省對錢,品味生活不打折!

省對錢,品味生活不打折!

Cheers雜誌 更新日期:2008-07-01 記者:文盧昱瑩 特約攝影鍾士為

物價漲不停,生活還是得過。過慣好日子的台灣人,如何才能既省錢又過得舒適呢?


現在就改變你的食、衣、住、行消費模式,讓生活品質不降反升!

 

場景1:

 

豔陽高照的夏日時節,李小姐趴躺在峇里島villa的面海房間內,享受spa按摩師雙手溫柔地在身上推拿。才從雜亂的工作中抽身的她,打算讓自己好好放鬆,就算這趟5天假期要價她1.5個月的薪水。

 

 

場景2:

 

電影散場,人潮魚貫而出,王先生還沉浸在剛才的電影情節中。熱愛電影的他,每個月有四分之一的支出都花在電影上,雖然因此得壓縮其他部份的消費,他也不在意。

但是,從去年至今,如果你要再繼續同樣的消費模式,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全球石油每桶逼近140美元、糧價攀升,世界各國的通貨膨脹,就像賽跑似的不斷高漲。以台灣來說,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2003年每公斤雞蛋的年平均價格大約46元,今年5月你得多花12元才買得到1公斤,漲幅達26%;和用路人息息相關的汽油,平均價格也從每公升2003年的20元,一路飆到2008年的31元。今年5月28日起,汽油每公升更調漲近4元,正代表你每個月需要再多花4、500元加滿油箱,通膨的威力可見一斑。

通膨巨獸震醒許多人體內的省錢因子,但即使什麼都漲,卻已經抵擋不了現代人對於「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個人式的M型消費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別蓮蒂指出,當經濟開始不景氣,消費者變得什麼都不敢買,雖然一時能夠克制花費,但長期下來還是會忍不住又開始買東西。「當他體驗過好東西或品牌背後的質感,要他再回去用不好的東西很難。」

由於已經回不到過去的日子,消費者只能調整用錢方式,而逐漸形成「個人式」的M型消費。「不可能食衣住行全面都好,所以中產階級只能留下部份美好的感受,」別蓮蒂舉例,有人在乎吃,但穿的普通;有人吃的簡單,但願意買名牌包犒賞自己,都是省錢卻保留自己在乎的面向。

把錢省下來,花在自己覺得重要的地方,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如何才能既省錢,又不損失生活品質?改變一點點消費心態,你也做得到。

 

食:外食改為家中聚餐

 

同樣是「吃」,換一種方式就能省錢,也不會因此感到不習慣。

買東西不看標價,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資深副總裁王怡今婚前的作風,但婚後有了3個小孩,經濟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她開始學會「算計」。

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投資是孩子的教育。因此,她一次編列3年預算,編完必需品(如孩子學費、保險費、房貸費用等等)支出後,剩下的才是奢侈品(國外旅遊、名牌等等)。「一旦明確知道數字,你花錢時心裡就會非常篤定。」

即使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她也不會因省錢而過得苦哈哈。以朋友聚餐來說,王怡今會請朋友從上館子改到她家中吃飯,「餐廳的食材佔消費的三分之一,其餘都花在『燈光美、氣氛佳』上面,」王怡今認為,到餐廳吃飯是消耗材,不如把錢用來將家裡裝潢的跟餐廳一樣,「那個錢是貼在我家的牆壁上,不會不見,」她笑著說,這不僅能讓居家舒適,也能省下在外聚餐的費用。更重要的是,同樣的預算下,她能準備更豐盛的食材。

就算不會煮飯,也能一人張羅一道菜到朋友家聚餐,友邦證券專業協理張琬琪就是如此。若朋友聚會選在夜店,張琬琪會選擇“Lady's night”,或是約在大學附近的店家,除了享受pub的感覺之外,酒也比較便宜。

要天天中午外食的上班族改成帶便當,雖能省下不少錢,卻不免讓人嫌麻煩,若是在外租屋者,也不見得能每天開伙。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就建議,上班族可以把一星期天天吃100元以上的簡餐,改為其中幾天吃便宜些,將省下來的錢挪來吃大餐,「這時對於吃的差異感就會出現,」她表示。

 

衣:買一堆不如交換穿用

 

買了一堆衣服,卻發現到頭來還是只穿那一些嗎?可以參考環保的3R原則。

統一企業公共事務室經理吳旭慧指出,把重複使用(reuse)、少量(reduce)、回收(recycle)的精神,用在食衣住行的消費上,就能使自己重質不重量。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