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的十大迷思與謬誤

財務分析的十大迷思與謬誤

七月底之前就要陸續公佈季報,於閱讀財務報表時除著重於產業與企業本身的分析外,亦需以過去的歷史資訊相配合,不過除此之外,坊間撰寫財報分析的書籍資訊多達百種,常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迷思與謬誤,為了避免被數字誤導,實有必要做進一步地釐清。


一、營收大就是好?

首先,就必須端看其產業特性,某些產業本來就有營收高的特性,不同產業的公司拿來做營收比較,其實除了比數字的大小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營收高未必獲利高,營收高也不一定代表有盈餘。營收高有可能需要投入的資金更高,也可能代表所面臨的風險更大,所以,營收增減對公司獲利高低的影響,應該才是關注的重點。

二、EPS高就值得投資?

只要是盈餘相關的數字,都會受會計原則與方法影響。然而,盈餘品質該怎麼看?普華財務顧問協理劉博文說:「根據實證研究發現,與盈餘品質相關的有七大指標,包括存貨、應收帳款、銷貨毛利、銷管費用、備抵壞帳、研究發展及員工生產力,可以根據這些指標來判斷盈餘品質,盈餘品質愈好,就愈值得投資。」不過,對盈餘的過度重視,會讓操縱的誘因加大。

三、淨營運現金愈高,表示企業現金愈多?

淨營運現金係流動資產減掉流動負債,但並不表示企業現金就愈多,而是可運用的資金增加,所以千萬別被淨營運現金的名詞所誤導。

四、流動比率愈高愈好,表示企業週轉能力愈佳?

其實高的流動比率有可能代表存貨高、應收帳款無法收回,故可能是週轉不靈的前兆,單看流動比率,是無法看出企業變現的能力的,而是要進一步去仔細分析流動資產中的構成因子。

五、ROE愈高,經營者績效就愈好?

ROE雖然可以視為投資判斷的依據,來衡量經營者的經營績效,但對經營者來說,ROE或ROA對決策的價值卻很低,因為當無形資產所佔比率愈來愈高時,不管是ROE或是ROA都未將無形資產考慮進去,所以也會有所偏頗。

六、本益比愈高愈值得投資?

本益比必須於資本市場是有效率的,才會完全反映經營者的績效。並且,本益比係由盈餘推斷而來,盈餘卻為落後性資訊,對於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並無法有效突顯,所以在運用上難免會有盲點。此外,本益比當公司虧損或呈小額獲利的情形時,也會嚴重失真。 

七、利息保障倍數愈高愈不容易倒?

利息保障倍數係以稅前盈餘除以利息費用,但盈餘不代表現金流入,且利息是需以現金支付的,所以高的利息保障倍數一樣無法保證企業有足夠的現金足以支付利息,更何況,除了利息,尚還需償還本金,所以有高的利息保障倍數並不表示企業擁有足以支付還款的能力。

八、投資支出高使盈餘降低,所以堪虞?

投資支出升高,短期間會使企業的盈餘降低,從會計觀點來看,投資支出不但使資產提列折舊金額增高,也會使是企業盈餘降低,但是從財務觀點來看,投資支出係企業為求不斷地成長所做的必要投資,當然這必須建立在正的超額報酬率下,不過,投資支出的升高,是否也顯示著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與樂觀的期待,散發正面的訊息呢?所以投資支出應從長期角度來看,短期間的投資支出,是應該要將其短期間的影響做一調整後才進行評估。

九、股票股利比現金股利好?

股票股利並未支付任何現金,僅將發行股數擴大,把整塊股東的大餅分割得愈小而已,而使得每股盈餘當然也就相對減少。但是,對股東來說,股票股利卻需要繳交所得稅,沒有任何實質所得卻須負擔稅負,股票股利不如拿到現金來得實在,不是嗎?

十、企業發現金股利,表示企業資金暢旺?

股東必須看清楚,企業在左手發了現金股利之後,是不是辦理現金增資,或以其他財務手法從市場募集資金呢?當然,企業有財務操作與調整槓桿的權利,不過,當企業發放現金股利只是一種手段的時候,投資人當要思考此一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持有了!

文章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aamm1101/1000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