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Andrew Weiss 的一場演講: 價值投資:『做不是自然而然的事』-Part 2

 Andrew Weiss 博士是位極其傑出的避險基金經理人,同時又是位優秀的經濟學家。
他常被哥倫比亞大學的Prof. Bruce Greenwald邀請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價值投資班演講。
這些演講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價值投資班的網站,也都可以找得到。

承接前一部份的演講,價值投資是:『做不是自然而然的事』的第二大原因是因為
價值投資是讓人心中不舒坦的;要很有紀律的作分析是一件情緒上壓力很大的事。

大部分的人寧可買有『題材』的股票。例如治癌的新藥的公司,開新礦的公司等等。
可以跟朋友吹噓。
我們所做的其實不是那麼令人興奮,然而長期以來卻是賺更多的錢。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讓人在物競天擇上成功的要素以及讓人能在投資上成功的要素,
並不是一致的。甚至說,這些人類進化的遺產,有時反而成為我們要成功地投資的攔阻。



 Weiss 博士用了以下的例子來對比顯示出他的觀點。

第一個例子是用『避免不確定性』來對比上『避免風險』:

  • 『避免不確定性』:要避免政治上的,法律上的,以及其他無法量化
    的『風險』。衍生出來的是說要買『穩健扎實』的公司的股票。
  • 『避免風險』:不管什麼樣的證券,總是會有個夠低的價錢,這個夠低的
    價錢是會增加風險調整過後的報酬率的。
    有特質的(idiosyncratic)風險
    是好的。不需要一定去買所謂的『穩健扎實』的公司的股票。

第二個例子是,『口號』對比上『邏輯引領的分析』:

  • 『口號』:投資人常常會聽到一些『口號』,可是這些『口號』其實是
    沒有邏輯上的根據的。例如『下停止損失委託單("stop loss order")』,
    要『獲利了結』(take profits),『帳面上的收益跟損失(paper gain or loss)
    並不是真的。』
  • 『邏輯引領的分析』:『邏輯引領的分析』則告訴我們發生過的事情
    已經過去了。停止損失委託單被執行時,損失已經發生了。不管我們是
    要買還是要賣股票,我們應該看的是股票的價值是否被低估。
    因此不管過去買的價錢是比今日的價錢高(所謂停損時)或是比今日的
    價錢低(所謂獲利了解時),其實是不相干的。而帳面上的收益跟損失,
    假如今天要賣當然是真的。

跟著Weiss 博士又用了另一組例子來做『口號』跟『邏輯』的對比:

  • 『口號』:另外兩個常聽到的『口號』是,『市場懲罰貪心的人』跟
    『做多的人賺錢,做空的人賺錢,豬(貪心的人)任人宰割賠錢。』
  • 『邏輯』:『邏輯』告訴我們,『市場』並不是個異教徒的神,
    坐在那裡看那個人貪心就懲罰他,那個人不貪心就獎勵他。
    市場根本不在乎你過去購入你的『投資標的』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

以上的這些例子都可以說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也的確有不少人相信這些口號,
然而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卻不是經得起邏輯分析的考驗的。因而被誤導的人
卻不算少。

價值投資是:『做不是自然而然的事』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人類有進化而來的
歷史包袱。這些包袱表現出來,可以叫做『天性』。在這裡,Weiss 博士也
舉了幾個例子。

  • 『天性』:要做賣的決定比要做買的決定難。
  • 『邏輯引領的分析』:的確大部分人同意,要做關於『賣』的決定比要做
    關於『買』的決定難。然而,仔細想一想,邏輯上,關於『賣』的決定
    跟關於『買』的決定應該是一樣難的。

    只要超過基本價值就賣,不到基本價值就買,一樣只是一個比較的過程。
    或是說回收比現金少就賣,比現金多就買,就是以現金為標準來做比較
    。一般人也會知道以上所說的是合理的,然而卻又做不到,這正是因為
    人類的『天性』是演化過程的結果的緣故。

另一個人的『天性』會影響成功地投資是人如何來看待『市場』。

  • 『天性』:人類對於影響自己的事情,需要找到解釋。例如喜歡把『市場』
    擬人化。因此人們會說:『市場正在整理最近的上漲』。
    或是說:『不要跟市場的趨勢對打』。
  • 『市場紀律』:然而『市場紀律』則是說不要嘗試著去預測短期價格的變動。
    要心裡面接受承認自己的無知。更不要整天釘著看自己的股票的價格的變動。

資料來源: http://tjdad.blogspot.tw/2013/09/dr-andrew-weiss-part-1.html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