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壽命與投資壽命

作者:投資生活家

最近,商業週刊根據其一千大企業的排行長期統計發現,台灣前一百大製造業在過去十年中大約有近一半的企業已經被擠出百大排行榜外。其實,類似的統計研究在美、日早就行之多年。而他們得出的結論也相近似。例如,日本的統計是大約是每三十年就會有超過七成五以上的大企業被擠出排行榜,而美國企業的平均經營壽命大約十五年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經營壽命也大約七年上下。


從這些種種的真實統計數字中,我們可以建構出一個真實又具哲理的真理,那就是無論企業表面看似如何強橫,但終究如同人的生命一般有逝去的時候,而這正是企業壽命一詞的真意。然而,如果說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那麼投資壽命是否也會如同企業壽命般的短暫而又無法永續致富呢?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企業經營與投資經營由於目標不同,兩者的未來壽命也不會相同。

企業之所以成為企業乃是有著產品線與經營者與管理者所架構出的一個實體。正如同所有產品本身都有著使用期限一般,企業所屬的產業也會有著產品生命週期。至於,架構出企業法人的另一個重要元素__『經營者與管理者』,本身的年齡與經營理念也同樣有著適用的年限。只要瞧一瞧曾被世界各管理院視為經營偶像的企業,諸如,IBM、惠普、麥當勞、日產、新力、松下它們這幾十年間企業營運的起伏過程,經營理念與團隊的更迭、產品線的變化,就可以曉得這世上還真的不存在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企業,恰如歷史上的帝國興亡一般。

然而,即使帝國或企業無法長存,但有件事卻是能長存的,那就是持續追求更佳的投資報酬獲利。正如,商人可以在不同的王朝獲利,作為一個投資人也可以在不同的地域、時代與產業變化過程中持續獲利。因為,投資人追求的不是一個永不改變的實體,而是追求一個永不改變的獲利公式__投資報酬率。

其實,改變正是進步的結果,更是進步的原因。企業與產業有興衰真正代表著世界經濟的進步,不僅如此,其中更代表著投資家獲利的大空間。事實上,從世界各資本市場的統計資料與變化趨勢,讀者應該可以清楚的曉得真正掌控企業事實上正是投資人而非企業家。只要看看惠普、迪士尼、福特等世界頂尖企業執行長甚至董事會的變化。我們似乎會發覺這些在檯面上風光的企業家人物恰如當紅的明星一般,一旦過氣就會被其後的影視集團棄之如蔽履。其實,如果再看看台灣前一百大企業真正的持股比率,就會發現其實如王永慶、張忠謀等都不過是檯面上的掌權者,真正擁有該企業的正是投資家。當然,這些投資家是由很多不同的投資人組合而成,有銀行、保險公司、基金、退休基金、散戶、中實戶等。然而,只要看看管理階層與創業家族所佔的持股比率,以及投資人所佔的比例,就會發現誰才是該企業的真正擁有者。而這正是發展成熟的中大型美日企業,不易有家族企業甚至企業執行長常常更替現象的根本原因。

如果要論壽命,那麼一個能在年輕時期儘速進入投資世界的投資人,其投資壽命大概鐵定會比企業壽命還長的。所以,正如本專欄的名言:『投資是最好的第二專長』,讀者可是要好好的研修投資這一門學問了。因為,這門學問所帶來的效益甚至會遠超過你現在的產業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