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證券前總裁慘賠六億元的教訓 股市老手杜總輝 爆發台灣期貨史上最大違約案

今周刊 2011-09-22 第770期   文/劉俞青

股市重挫,

就連縱橫股市三十年的大戶也認栽。八月五日、八日連續兩天長黑,讓統一證券前總裁、也是股市名嘴杜總輝及其關係人發生台灣期貨史上最大違約案,這堂「六億元的一堂課」,投資者可從中學到什麼?

試想,如果一條危險的小徑連走七年,每次都平安度過,一點事都沒有,會不會讓你因此卸下心防?但悲劇往往就在撤下心防的那一刻發生。

八月以來的這波股災,讓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就連在股市翻滾三十年的老手也摔跟頭。

股市好手 帶領統一證殺進台灣前五大

八月中旬,台灣期貨市場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戶違約交割事件,這位
讓市場人士跌破眼鏡的違約大戶,就是股市老手、前統一證券總裁杜總輝。

只要股市資歷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人,幾乎都耳聞過杜總輝的名字。
一九九○年代,他曾帶領統一證一路殺進台灣前五大券商,寫下美好的
時光,也因此受到統一集團大家長高清愿的重用,將他聘為統一證的總裁。
後來他還跳槽到建弘投信擔任董事長、第一金的官股董事;之後雖然退下來,但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在代操界也頗有斬獲,一度還上電視成為股市名嘴。

但這樣資歷豐富的老手,竟然也在這次股災中滅頂。據悉八月五日,
大盤一天狂瀉四六四點,當天已經重創杜總輝的老本,三億本金賠光
還不夠,還要倒貼數千萬元。

但股市殺紅了眼,也讓「老杜」誤判情勢,當天他不僅沒有停損平倉,
還決定再加碼五千萬元新部位;沒想到下個交易日八月八日,又是一根
三百點的黑棒,杜總輝因此大賠二億八千萬元。如果加上原本本金
約三億元,等於在這次股災中賠盡五.八億元,兩根長黑棒,恐怕
就此終結他的投資生涯。

根據了解,三天後的八月十一日,已經確定有兩家期貨商同時向主管機關
提報違約紀錄,分別是凱基期貨與元富期貨,金額分別是一.○七億元
與一.三億元,但提報的紀錄中似乎沒有出現「杜總輝」的帳戶,
而分別是兩位杜姓投資人的名字。根據主管機關私下表示,應該都是與
杜總輝極為密切的關係人。

「全壓」心態 斷送砍倉停損的最後機會
事實上,這波股市急殺,受重傷的當然不只杜總輝一人。據了解,近期
共提報五十六個帳戶違約,其中還有股市浮沉多年的林姓金主等,
也都是最近期貨市場的違約戶,只是金額沒有杜總輝龐大、知名度不若
杜來得高,因此相對沒有受到外界注意。

但這次會讓杜總輝在兩個交易日內,賠盡本金還不夠,還要掏錢倒貼的
投資工具,其實就是「台指選擇權」。台指選擇權是這幾年,
在寶來證券的積極造勢下,成為台灣股市廣受投資人青睞的工具。

以這次杜總輝的操作方式為例,其實就是賣一個買權(call)同時
賣一個賣權(put)的「賣出勒式交易」,這個方式,就是等於賭
「只要在一段時間內,大盤指數在賣出買權和賣出賣權的指數區間內
震盪,投資人就可以安穩賺取權利金」。

但換言之,一旦指數突然大漲或大跌,跳出這個區間之外,如果沒有
立即平倉,或建立期貨部位避險,投資人就會有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虧損。

不但如此,杜總輝為了賺取更多的權利金,還去交易遠月分的選擇權,
雖然時間價值較高,但卻面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以致事件發生後,
連期貨商都難以砍倉停損。

因此,事後市場人士指稱,當八月五日大盤大跌四百多點之後,儘管
已經重傷,但如果當天杜總輝忍痛平倉出場,還不至於發生重大違約。

但人性也在此刻面臨最殘酷的考驗,賭桌上的輸家,永遠想要在
最後一把「全壓」的心態,讓杜總輝誤判情勢;他不僅未平倉,
還加碼新部位,才會於隔天再一次殺盤中,被狠狠地請出市場。

嚴格說來,台指選擇權並不能算是所有期貨相關商品中,風險指數
非常高的投資工具;但一般講解期貨的教科書上,仍會要求投資人
應該在買進一口時,準備多口資金的方式投資,例如三口到九口現金,
以隨時提防不測。但這次杜總輝顯然沒有嚴守這項準則,才會如此重傷。

根據熟悉杜總輝操作模式的資深期貨人士表示,最近七年來,即使在
○八年的金融海嘯時,「老杜幾乎都沒有錯過,手氣很順。」也就是
每次的交易,至少都是小賺出場。但連走七年的險徑沒有出事,
就能保證下一次也贏?還是因為連續七年的勝利,才讓杜總輝輕忽了
風險的存在,因而種下這次慘賠的結果?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也許就是這幾年手風很順,收穫頗豐,因此杜總輝的財力一點
都不差。他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的凌雲通商大樓樓上,擁有一整層
三百多坪的商辦樓層,市價將近三億元;但這筆房產名下已設定銀行
貸款,是否已動支,還須杜總輝自己說分明。此外,在台北市青田街
的巷子裡,他還有一戶八十多坪的住宅,雖是二十年的老房子,
但附近環境清幽,以目前市價估算,至少也有六千萬元的行情,
並非毫無還款能力。

只是,如果杜總輝的違約金額都不在自己名下,作為違約苦主的
期貨商縱使想藉由法律求償,也未必能有明確的結果。

拚賭個性 曾遭「內線交易」罪名起訴

但杜總輝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很多他的老友聽聞,除了替他嘆息,
卻也坦承「不意外」。

事實上,一路走來,杜總輝在股市上的一席之地,全是靠他敢拚敢賭
的個性衝出來的。他是統一證的開國元老,當時為剛開張的統一證
很快衝出市占率,擠進台灣前五大券商,功勞簿上的確記上一筆;
高清愿因此同意他為自己掛上「總裁」的稱號,這是統一集團內部
除了高清愿、林蒼生之外的第三位「總裁」,可見高清愿當時對他的
重視。但很快地,他的作風也在集團內部惹來兩極評價。

最有名的,當屬九四年,統一集團的金雞母統一超剛要掛牌上市,
杜總輝聞之立刻利用統一證自營部大力買進擁有不少統一超的統一
公司股票,不到一個月獲利近億元,在當時普遍各家券商自營部部位
都不高的年代,已經是相當驚人的獲利數字,但也因此被以內線交易
起訴,雖然最後判決無罪,卻已為當時統一超的上市案帶來波折,
讓高清愿頗為頭痛。

能否再起 看如何向被違約期貨商交代

其後,杜總輝陸續又在統一集團內部引發不少人事上的爭議,例如
他引進許多「自己人」任居要職,因此讓當時統一證副總王貞海、
高樹煌等大將出走,最後,高清愿痛定思痛,才在一九九七年,
將杜總輝請出統一集團。

杜總輝離開統一證之後,又陸續任職建弘投信、第一金,但時間
都不長;而後他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從事代操業務,但代操在台灣
始終伸展不開,最後他連富林投顧都賣掉。
隨著年歲漸長,年逾六十之後,杜總輝可說已經淡出投資界;據了解,
現在只剩下設籍在自己青田街住家的「聯翔投資」,每天幾乎只有
自己和弟弟杜貴雄兩人一起操盤。

這一次,杜總輝算是栽了,這一跤,摔得很重,能不能重新爬起來?
外界不敢樂觀看待,恐怕還須看他後續如何向被違約的期貨商交代,
才能決定。

台指選擇權

台指選擇權其實是一種賭注大盤指數的選擇權工具。當大盤陷入
盤整時,投資人可以藉由同時站在賣方,賣一個買權與賣權,
來鎖住指數區間,確保獲利。但一旦大盤出現跳空急殺時,就有可能
導致極大虧損,這次的事件即是在此前提下發生。

兩大苦主 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受累最深

台灣期貨史上爆發最重大違約事件,被賴帳不還的兩位苦主——
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已是苦不堪言;但更慘的是,台灣的《期貨商
管理規則條例》今年初剛修法完畢,新的管理規則不再要求期貨商
提列違約損失準備。這項改變,將直接影響被違約的期貨商當期損益,
形同雪上加霜。

根據原來的《期貨商管理規則條例》第16條規定,期貨經紀商每個月
必須從營收中提撥2%作為「違約損失準備」,以預防類似杜總輝
這種突發的重大違約事件,影響期貨商的獲利。

但這項風險控管的規定,卻在今年1月16日修法中,完全被刪除。
根據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期貨商的風險控管有許多環節,
提存準備只是其中一環,最重要的,還是期貨商自己隨時管控,
像這次事件,就是期貨商沒有急踩煞車導致。但取消提存準備,
讓這次的違約金額,將完全展現在該期貨商的當期損益上,
毫無緩衝空間,也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期貨本屬高風險產業,應該有比股票現貨市場更高的風險
機制,儘管這次事件後,期貨交易所表示將督導期貨商加強風險管控,
而且近期內已經兩次提高保證金的金額,但期貨商的「自律」,
恐怕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道,例如杜總輝在前一個交易日慘賠之後,
還能再買進新的部位,是否期貨商沒有善盡風控把關的責任?
恐怕才是這次「6億元的一堂課」真正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