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觀念 富足一生
有錢人財富增長速度愈來愈快,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卻只能緩步增加,要做有錢人,你必須換腦袋,改變觀念、方法和習慣。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09 期 / 封面故事 / 作者:張國蓮
你是哪種人?是羨慕有錢人卻擔心風險的保守族?還是立志要做有錢人的冒險族?
若是後者,恭喜你,根據統計,台灣有錢人增加的速度,可是比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要快!若你是前者,小心!你可能已經愈來愈窮而不自知。
美國《富比世》雜誌2006年底的統計,2006年富豪們的平均總資產增加30%,一般受雇人員薪資只有2%的成長,兩者差距高達15倍!
每10人有8人所得成長遲緩,甚至下滑
台灣也是。主計處統計,每人月平均薪資成長率2001年至2002年呈負成長,近5年雖轉為正成長,平均年增率多在2%以下。
至於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之比,也由1980年的4.17倍,擴增到2006年的6.01倍。亞洲開發銀行今年3月底的報告更指出,2001年到2005年,台灣10個人裡面有8個人所得都出現成長遲緩甚至下滑情況。
但你看看那些有錢人:美林證券和凱捷顧問發布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台灣有錢人的資產總共擁有1,900億美元(以2006年底1美元兌32.596台幣計算,約合6.2兆台幣)的資產,平均每一位有錢人擁有32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億619萬元)的淨資產!同時,2004、2005兩年,台灣資產達100萬美元的有錢人,年增率還都超過6%。
當不成富人,就是新貧
羨慕嗎?不要羨慕,要自救!
中產階級若不想辦法自救,就會像富爸爸唐納.川普(Donald J.Trump)與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暢銷書《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中所說的「當不成富人,就是新貧!」
這兩位富爸爸大聲疾呼,單靠薪資已無法讓自己成為有錢人。確實,依據財政部的所得申報資料,歷年來淨所得在1,000萬元以上家庭,以「股利」所得占最大宗,占收入來源約6成。
因此,唯有培養理財智商,積極投資理財才是中產階級往有錢一方靠攏的利器。
培養理財智商的關鍵在於換上有錢人的腦袋,《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認為能白手起家且擁有上億身價者,想法都有跟一般人不同之處。
究竟有錢人的腦袋跟一般人的腦袋哪裡不一樣?本刊為了瞭解台灣一般人的腦袋和有錢人的差異性,特別電話訪查1,074位台灣地區20-69歲民眾,分析調查結果顯示,5題以上答案與成功有錢人不同的比率高達75%,其中,台灣民眾與成功有錢人在5大觀念上有顯著差異:
1.一般人:86.3%不想積極認識有錢人
有錢人:趕快認識並積極接觸學習其優點
投資專家 陳忠瑞
觀察力、學習力、反省力
將成功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東西
縱橫股海20年的投資專家陳忠瑞,曾是康和證券自營部操盤人、元大投顧總經理,放棄千萬年薪的專業經理人生涯,40歲出頭,他決定自行創業,創立瑞展產經研究,還與高中同學開設「吉品海鮮魚翅餐廳」,開展自己的億萬人生。
陳忠瑞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積極向富人學習。
只要看到身邊朋友的優點,就會想辦法把優點學起來,因為工作,陳忠瑞認識不少科技業大老闆、證券操盤人,從這些人身上學習到不少看人、做事的訣竅,也讓自己的投資功力日益精進。
而與富人接觸、學習最徹底的方法,不是參加扶輪社、搞同學會,陳忠瑞是乾脆買下豪宅,入住每坪70萬元,每間至少70坪的著名豪宅「元大花園廣場」。現在,他的鄰舍不是政界名人就是企業老闆,這些人包括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華邦電(2344)董事長焦佑鈞、瀚宇彩晶負責人焦佑麒、他的老東家元大證券集團老闆馬志玲一家等。
投資元大花廣時,陳忠瑞還在元大投顧工作,當時,為了要不要買老闆蓋的房子,他曾經猶豫。如今雖然離開元大,卻因為和前老闆變成鄰居,關係反而愈來愈好。
陳忠瑞笑著說,向有錢人學習,也要有一套方法,關鍵就是要能徹底執行觀察力、學習力、反省力,將知道與做到合而為一,成就自然超越多數知道但做不到的人。
2.一般人: 85.1%選擇家庭
有錢人:家庭與事業兼顧
幸福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這兩件事,你會選擇哪一件事?
104人力銀行 楊基寬
家庭與工作不是選項 發揮創意就能兼顧!
成功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但多數人卻想著:「如何2選1?」有錢人積極用創意,擁有「想要」的一切,讓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一般人卻畫地自限,認為可分配資源有限,不可能擁有一切。
目前公司股價仍在127元高檔的104人力銀行(3130)董事長楊基寬表示,家庭與事業要兼顧,是理解的問題而非兩難的問題。
真心與用心也不是以時間來衡量,隨著創業的發想、實驗、導入市場與等待被接受等階段,創業者花在工作與家庭的時間也會跟著調整。
在創業初期,楊基寬從來沒看過女兒成績單,陪女兒的時間也有限,但楊基寬把握短時間相處,藉由跟女兒聊公司遇到的問題或有趣的事,假日帶著念國中的女兒到公司參觀,了解爸爸平日在忙什麼,以此強化女兒對「創業」這件事的認同感。
楊基寬強調,從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意」,運用創意來達成目標,兼顧家庭與工作的難題將只是過程,不會成為恆久的困擾。
「王品集團的店長與大廚入股需要徵得家人同意,最好能一起出資參與」,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設定這樣的標準,就是希望員工投入工作時,能讓家庭與事業兼顧。
戴勝益強調,無法獲得家人同意,要能經營好事業是不可能的事,一個創業者再辛苦都會妥善處理,得到家人體諒,安內(家庭)與攘外(客戶)的工作一樣重要。
3.一般人: 61.7%會先考慮風險
有錢人:對自己有信心,總是看見機會
考慮做一件事情之前,你會重視機會,還是風險?
台灣模仿天王 郭子乾
難題在我身上只待5分鐘
明天睡醒,太陽依舊昇起!
台灣模仿天王、「全民大悶鍋」主持人之一的郭子乾,年收入千萬。他看事情總是先看好的一面,他笑笑說:「難題在我身上都只待5分鐘!」因為他總是想:反正明天睡醒,太陽依舊昇起。
回憶剛認識女友(現在的老婆)時,他一度手上有7個節目,沒想到,不到1個月,竟收掉4個,女友覺得非常沒保障,但郭子乾告訴女友:演藝圈就是這樣,沒人知道明天會如何?
雖然演藝生涯陷入低潮,但郭子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抱怨,而是盡量接通告。即使是上節目和一些二十出頭歲的新人一起玩遊戲的「小通告」,當時,已近40歲的他,照接不誤。
郭子乾最多1天接下排3個通告(編按:通常1位藝人1天能接的最大量就是3個),即使朋友勸他,小通告不要接,他卻告訴自己,有通告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東山再起。
結果,小通告不斷累積的模仿實力與能量,終於在全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全力展現,再創個人事業高峰。
做為一個喜劇演員,郭子乾說,他是個每天歸零的人。因此,他能在舞台劇多次排演中,演到同一個好笑的地方依舊哈哈大笑,「團員都說我是個神經病,但他們卻不知道每件事對我而言,都剛發生!」
郭子乾自認為這是他能對工作總是充滿熱忱的主因,也是「困難」很難停留在他身上的關鍵。
4.一般人:_57.1%認為努力、花費時間決定酬勞高低
有錢人:結果決定酬勞高低
你認為應該如何決定,一個人的酬勞高低?
天獅集團董事長 李金元
找出成功方法
用結果換取最大的成就
成功有錢人不為自己的收入設定上限,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發揮自己的價值,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一般人則喜歡拿固定薪,因為他們需要知道每月在固定時間會有固定金額入帳,藉此得到安全感。
全球第5大直銷企業集團創辦人、天津首富、列名中國大陸前10大慈善家的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以12年時間在全球109個國家創經營據點,從一個在油田、塑膠、飼料打工的工人成為全球知名人物。
談到自己的致富思惟,他說是源於「不甘於現狀」的心態。「我不相信自己只能當個聽命令幹活的人」,1993 年以積蓄及借款創業,他發現從嬰兒到老年,人一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鈣,因此鎖定高鈣產品為創業的主力產品。
雖然產品賣的不錯,但是通路商拿貨卻不給錢,讓他的事業差點失敗,李金元硬是吞下「人情比紙薄」的心酸,一方面把賓士車、所有資產處理掉來支付員工薪水,一方面積極找活下去的路,這時候他看到直銷可以避免通路商惡意倒帳的問題。
於是李金元花3個月時間了解直銷運作的流程,思考未來的經營模式後,帶著背水一戰的心情,在1995年決定跨入直銷,放棄傳統通路。
李金元回憶這一段過程,頻頻用「煎熬、痛苦」來形容,而能堅持走下去,是因為李金元深信所有過程都只是達到結果的一種經歷,最後結果所能帶來的報酬才是重點。
35歲就想自立創業,但直到39歲才創業的戴勝益也強調,他創業之前,花4年時間在害怕、猶豫,其實不必要,活在可以預期的舒適區,只讓他變…..得懶惰,等他悟出這個道理,他立即脫離家族企業,讓自己一無所有,才在39歲自行創立王品集團。
5.一般人: 51.2%民眾不殺價
有錢人:錢再少,不合理就殺價
買100元以下的東西時,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會不會殺價?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單價再低
買貴了就無法被接受
從這個問題,你可以發現你的錢是怎麼一點一滴搞丟的吧!
台灣第一大餐飲連鎖體系、目前擁有9項餐飲品牌、年營業額約20億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有錢人對該花的錢非常慷慨,但不該花、浪費的錢就絕對摳門。
戴勝益曾經因為員工採購牙籤的費用比別人貴2倍,而嚴厲懲罰員工。他強調,做生意就是要重視節約成本與效率,沒有貨比三家就下訂單,即使是牙籤、牙線這種低單價的東西,只要買貴了就無法被接受!
但是只要是「擴大視野、增廣見聞」,戴勝益也絕不手軟,例如每年贊助公司同仁出國見習餐飲的費用高達2,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各事業群總經理帶領主廚、店長親赴國外五星級、米其林餐館見習的花費。
打好理財基礎,才能踏上致富路
以上5個一般人與成功有錢人顯著不一樣的觀念,不但影響你投資理財的成功機率,甚至直接觸及你對「賺錢」、「管錢」的核心價值。
如果要做有錢人,請聽川普和清崎的提醒:「運用心智,發揮槓桿效益——也就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理財智商,並積極投資理財,才能讓自己變成有錢人。」
問卷結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