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懶人理財術 賺30%就停利

2009-12-20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手掌代操與基金投資業務的ING投信國內投資長黃媺芸,每天一早睜開眼,就上緊發條,緊盯台灣股市,為法人、投資人看緊荷包、創造財富。不過,提及她自己的理財,她卻相當簡單、保守,採「懶人理財法」,主要就是定期定額買基金,一有30%的獲利就部分贖回或是轉進固定收益基金。

 


每天為投資人在股市忙進忙出的黃媺芸,因為看太多起起伏伏,她表示自己的投資理財相當保守。除了防禦性地購買保險,其他的理財就是定期定額幫孩子投資基金,她總是把握一個原則「不玩不熟悉的東西。」黃媺芸指出,現階段她看好新興市場,持續定期定額投資拉美、亞股基金,尤其是台股與中國基金。

浸淫證券市場十餘年,一路走來,看慣產業波動,黃媺芸認為人生的未來也難免起落,因此,在購買保險上她是決不手軟。從壽險、醫療險到年金,各式各樣的保單她都買。「年輕人當然可以把財務槓桿拉得很高,但35歲後,就應該為孩子的未來著想;40歲後則是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

也許是因為每天績效都要被檢測,因此,在個人理財上,黃媺芸不喜歡再花腦筋。她通常在市場底部確認後,購買β值高的股票基金,然後設定2到3成的獲利目標;一旦達到「停利」點,就立即出場,毫不眷戀。

「基金不應該長期持有。」黃媺芸的論點顛覆一般人的認知。她解釋說,基金經理人操盤的特性不易改變,但產業及股市的起落卻是常態。基金β值高表示基金經理人勇於進出股市,這類經理人在多頭市場時雖然可以協助投資人創造高獲利,但在市場步入空頭時也可能同樣賠得多。

投資人長期持有的結果,可能基金的淨值最後仍回到原點。因此,她在空頭市場時寧可將資金轉入債券基金,待市場確定進入多頭後,再轉回股票基金。「台灣股市10年來平均波動幅度為38%到40%,即使選在股市已上漲10%才進場,再扣除頭部的超漲區,仍有2成左右的獲利空間。」黃媺芸道。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