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陌生人】閱讀筆記

感謝好友 雷浩斯贈書

此書作者的筆調簡潔明朗, 平易近人, 頗令人耳目一新, 讀來欲罷不能。備好熱咖啡點心了嗎, 假日何不跟著我來一趟清新悠閒的森林獨居之旅呢 。

梭羅:「失去全世界之後,我們才開始找到自己。」

蘇格拉底:「世上我不想要的事物何其多!」

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位隱士, 很多人都做過逃離現代生活的美夢,但實際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這本書是一名男子獨居緬因森林長達二十七年、實現這個夢想的真實故事, 他之所以遠走高飛, 一心只想離群索居,不是為了逃亡避難, 純粹只是想獨自生活。

獨居森林27年現代隱士 克里斯‧奈特 :一九八六年高中畢業後, 二十歲的克里斯多福‧奈特開車離開麻州的家前往緬因州。從此潛藏在緬因森林中獨居生活, 二○一三年, 他闖入「松樹」夏季營地時啟動了警報器被捕, 27年後才開口說話。獨居生活沒開過車, 花過一毛錢, 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沒發過email, 也不知道父母仍否在世。二十七年來沒看過醫生, 沒吃過藥, 沒有跟人接觸。

在零下嚴冬, 他依然在帳篷裡度過, 憑藉勇氣和機智存活下來, 並摸索儲存食物和用水的方法,避免自己凍死。 他闖進附近的小木屋偷取食物、衣服、書刊和日用品, 只拿走基本生活所需。他身上除了眼鏡,其餘都是偷來的。 緬因州 鎮民幾十年來覺得鎮上魅影重重,多年來住戶深受其擾,有時手電筒電池不見,有時冰箱裡的牛排消失, 烤肉架上新的瓦斯罐被換成舊的, 物品無緣無故沒了蹤影。

他在密林中清出一方客廳大小空間, 以巨石及鐵杉為屏障隱居起來, 然而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他在林裡的小屋隱密難找, 卻能用某種特殊路線花三分鐘走到外界。 他雖然學過打獵卻不打獵,靠著偷竊附近無人的度假小木屋維生, 隱士奈特在春天時把自己養胖 度過緬因州的嚴冬。

野外的冬天,極度寒冷的凌晨兩點, 他就起床活動以防凍死。奈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只說「睡眠要充足」,在野外生活從不生火, 以免透露形跡, 夏天補足過冬所需的物資,有幾次瓦斯跟食物用盡, 他也考慮過自殺。 偷竊的口袋名單超過一百個小木屋,偷竊次數超過一千次,終至成為警方逮捕的竊盜犯。

27年來只說過一次「嗨」就沒再講過話, 把紮營居住地整理得非常好。還藏了第二個營地,把國家地理雜誌拿來當地磚, 把討厭的書當衛生紙, 他仍然需要依賴包裝食品, 手錶, 電池,收音機, 瓦斯。穿一些偷來的品味也還不錯的衣服, 唯一不是偷來的物品是眼鏡,雖然想偷但度數都不合, 不生火因為怕被發現。

某部份我是非常佩服奈特的, 作者稱奈特”睡得頗為豪華” 。 他懂得生活, 研究整理自己住的地方,不斷改造。奈特被抓到時, 外貌也相當整齊, 沒有長髮,沒有蓄鬍, 沒有異味,他很會照顧東西, 少但夠用。

我認為他最大的失敗是 “被抓”, 27年來的堅持功虧一簣。

奈特在監獄裡短短幾天, 造成的痛苦大於獨自在野外幾十年。 心理醫師試圖貼標籤,分裂型人格障礙之類, 被迫回歸社會之後, 他開始做他認為無意義的金屬拆解工作。大家都以為他適應良好, 他卻說內心痛苦, 最好的幫助他的方法就是不要幫他,他也不想和任何人交朋友。

同樣對孤獨有某程度嚮往, 曾寫《真實故事》小說的作家 麥可(Michael Finkel)主動聯繫奈特與之進行訪談,書裡有深度的探討了孤獨這件事, 孤獨是現代人都要克服的事。作家麥可逐一爬梳奈特 與世隔絕生活的動機與經歷,宛如故事的筆觸深入「隱士」內心, 同時引出對於孤獨, 幸福, 集體生活, 社群交際等課題的思索。

訝異的是奈特並不喜歡寫《湖濱散記》的梭羅, 甚至稱梭羅是「半吊子」, 只在湖邊住兩年。就出版了經典名著《湖濱散記》,在那兩年間梭羅依舊有社交活動,奈特認為不是真正的「隱居」。

分不清年和月的隱士奈特, 用紫丁香花開的季節和作者見面約定時間, 用花來約定,真是自然又浪漫。作者與奈特多次訪談, 對奈特與世隔絕的生活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奈特的童年記憶, 如何在林中求生,法律訴訟, 最後不得不回歸社會, 以及重返社會後面臨的挑戰,同時思考了孤獨, 社群,以及幸福人生的課題。

一則深刻動人的故事, 在這喧囂的世界裡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探討孤獨對人的意義,以及對生命的不同渴望,翻轉我們對人際關係, 與大自然獨處兩大認知, 讀來相當震撼。

闔上書, 喝口咖啡, 在香醇濃郁的咖啡香中, 我仍在思考這個故事, 對自己人生隱含的意義…

.

2017, 10, 10 巴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