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者 追求「魔島效應」
文章來源: 城國斌 2008/06/26 udn理財會客室
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最核心的任務,便是運用價值研究的X光,穿透出尚未得到市場寵愛、深潛於海平面底下的「魔島」。
許多人常會問到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長期投資的績效?尤其,是在市場氣氛不穩定的時候,企業內在價值的反應,常常未必能夠像伏冒藥丸一樣,快又有效。
我能體會這樣的疑惑和焦慮。我會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古代流傳的傳說。
■暗夜,浮升的魔島
一群水手在海上,航行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因為夕陽落下、天色漸黑,卻還沒到達任何一座港口,於是水手們決定在汪洋中,下錨停船休憩一晚。
隔天早上,一個水手醒來,驚訝地發現,整艘船的四周,浮出了無數的島嶼群……明明昨天仍是一片汪洋。眾水手們驚懼異常,把暗夜兀自浮升的島嶼,稱為「魔島」。
科學家嘗試研究這則傳說的真實性,終於解開了迷團。他們發現,水手們所稱的「魔島」,實際上是一群珊瑚礁所組成的。魔島並非一夜出現,珊瑚礁在海面下日積月累,不斷增生,而終於在某一個夜裡,珊瑚礁成群浮出海面。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看待「績效」,也是這樣的意義。許多人會以「月」、「季」的頻率,來審視自己的投資成果。對於趨勢操作者而言,這樣的頻率可能恰當,但對於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檢示頻率,卻不一定適當。
■價值的浮現,需要時間
在〈企業價值研究 就像撥開洋蔥〉一文中,曾經談到,企業內在價值的展現,基本上是由最內裡的「價值驅動因素」,展現在於最外在的「股價表現」(包含股價上漲及股利分配)。
整個價值浮現的過程,根據嘉鼎資本研究人員的經驗,大約也需要1至2年以上的時間,若再加上市場不可預料的非經濟因素波動,可能會讓價值浮現的時間,延長得更久一些。此時企業的內在價值,就像是隱含在海平面底下的島嶼,除非一潛入海,否則光從海平面上眺望,則什麼也看不到。
然而,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最重要的核心任務,便是運用價值研究的X光,穿透出尚未得到市場寵愛、仍深潛於海平面底下的「魔島」。也因此一潛力導向(potential approach)的投資特性,往往需要時間,價值才能浮現,便不宜依循故往,以理財思維、錙銖必較每個時間點的績效變化,反而應該一舉拉開審視的時間軸,衡量2年、甚至是5年的平均報酬率。
舉例來說,經常遇到的狀況是,前幾年價值尚未浮現,績效平平、甚至因市場波動因素,使帳面上呈現虧損(尤應注意的是,此一「帳面虧損」,因為未拋售持股,不等同「實際虧損」)。而在3年之後,魔島浮現,市場股價終於逐步趨近其應有之價值,股價上漲60%,它將會COVER前面歷年的績效起伏,那麼,3年平均報酬率為20%。這是價值導向的投資者,經常體驗的狀況,尤其是在重大市場波動之後(例如9-11、金融風暴…),更是如此。
■魔島浮現的基礎-「價值」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所謂的『魔島』……會不會長期之後,依舊無法浮現?」其實,魔島也非一夕之間,無端浮起,是經年累月珊瑚礁大量成長而出現,企業亦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價值研究的終極任務,是深入海底,探討企業最內在的價值驅動因素,並透視其企業未來產生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的能力,此一「價值」,是魔島之所以浮現的紮實基礎。
巴菲特曾說,「股市有如一個資金重分配的中心,金錢將由好動的人手中,轉移到有耐心的人手心」。也因此,當市場惟獨只看到海平面以上的熱門股,只追求目標價時,身為價值導向的投資者,有動、也有靜:你會關注市場變化、積極地調降持有成本;也能心如止水,不動如山,嚴守投資的紀律。
因為你知道,投資就像是,灑下一顆巨松的種子,等待它自地底的萌芽,突破土壤的表面,就像是你知道,一座座的魔島,終將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