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你損失的錢,根本不是真正的錢?!

2008/12/04  udn理財會客室

如果投資人在這波金融海嘯中,損失的並不是真正的錢,那麼,投資人還需要搶著將手中持有的投資工具殺出,讓自己的財富再進一步重挫嗎?


這一陣子受到國際性的金融海嘯影響,投資人的虧損已經難以形容。在詢問周遭朋友一圈下來後發現:投資淨值剩下六成的人,算是最最幸運的一群;更有甚者把本金虧光,還倒賠一、兩倍的也在所多有。

在「最好的投資報酬率都是負值」的狀況下,就算相信定期定額投資的民眾都有點信心動搖起來,就算沒有將所有投資解約、贖回或停損賣出,也至少是停止一切投資動作,等待底部確定之後再進場。

前幾天去採訪,並與受訪者閒聊時,受訪者就問了筆者一個問題:全球投資市場連番重挫,那麼,這些錢到底跑到哪裡去了?答案一時之間或許很難讓許多投資大眾接受。

前一陣子媒體曾經報導,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的話:股市暴跌導致失去大批現金的想法根本是謬思,因為股價根本不是現金,只是對股票價值的「猜測」。

換句話說,這些這全都是投資人的「想像價值」。或許很多讀者看了這樣的說法,會相當不以為然。不過,股市和房地產價值暴跌,當然會有些東西隨著消失。

因為雖然股票不是荷包裡的大把鈔票,雖然房價不是可以隨時變現的東西,你還是可能因市場下跌失去原來可能擁有的錢。就像席勒所說,口袋裡的鈔票不會平空消失,可是股票或房價這些「潛在的錢」卻可能。

過去,全球有千千萬萬的人把錢投資於股市,相信能夠藉此累積資產。但如今,這種對「投資致富」的集體信心已經消失,無數投資者不計代價認賠殺出,股票價值隨之大貶。這並不表示財富轉移到別人手上,而是全世界的整體財富減少。

以上這個角度,倒是讓筆者產生不少的衍生想法。首先,如果投資人在這波金融海嘯中,損失的並不是真正的錢,那麼,投資人還需要搶著將手中持有的投資工具殺出,讓自己的財富再進一步重挫嗎?

其次,當投資人看到自己的投資報酬率為負數時,需要過度地擔心及恐慌嗎?最後,就算投資報酬率為負,是否就應該中止定期定額投資?或者將原先的投資贖回,再轉戰其他標的?

事實上,當全球股市都無可避免地下跌之際,許多投資朋友紛紛聽從理專的建議,採取暫停扣款,或是乾脆直接停損而贖回的建議。乍看起來,直接停損是有一些優點。

因為趕在股價可能跌至更低之際前賣出,未來才可能有現金在更低的低檔買進。而隨著股價的上漲,投資人才能夠較快地將過去的虧損回收。此外,當誰都無法保證所買的股票一定不會下市之際,及早賣出也可以避免可能的風險。但是筆者想在此,與廣大投資人分享一些不同的觀點:

一、重視資產的「絕對價值」,而不是「相對價格」。或許「你損失的錢,可能不是真正的錢」這樣的答案,一時之間恐怕很難讓許許多多投資受挫的民眾接受,但卻是不得不正視及深思的問題。就算「投資報酬率為負數」是那麼讓人不舒服,投資人或許應該重視資產的「絕對價值」,而不是「相對的價格」。

也就是說,投資人目前所看到的資產減損,只是暫時性的數字下跌,但投資人並非「一無所有」。一旦投資市場景氣恢復,資產的價值不但存在,也還會跟著水漲船高。

特別是將投資的時間拉長,現階段投資失利真的只是時間長河當中的某一小點。而只要是水淹不滅,火燒不了的資產,它的「相對價格」或許會隨著市場的起伏而上下,但是它的「絕對價值」是不會消失不見的。

二、沒「下市」風險,就適合續抱。當然,這裡所說的「不解約、贖回或停損賣出」是有條件的,也就是如果投資標的存在著「下市」的風險,當然就必須早早解決才是。

不過,假設投資人所「買」到的「資產(投資標的)」,長期來說並沒有「下市」的風險,而且報酬率比其他投資標的相比要好,當然就沒有必要把它解約、贖回或賣出。

理由之一當然是買賣間,都會有一定的手續費等成本,轉換得越多,虧損得也越多;理由之二當然是「轉換之後的標的,行情不見得盡如原意地大漲」;理由之三則是「就算行情跌到了底部,也沒多少投資人看得懂,並勇於進場買進」。而唯有持續投資不中斷,投資人才能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也才能更輕鬆地累積資產。

三、最適合定期定額的,終究還是「波動較低」的標的。過去,許多專家及媒體都大力推廣「波動性高的標的才適合定期定額」的說法,如今,當投資人發現手中定期定額投資「越來越虧」之際,就非常容易讓原本的投資計劃中斷。

或許,波動性低的標的無法在市場行情好時,享有高於市場平均漲幅的收益。但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之後,許多投資人也才逐漸「認識」到:當市場大幅回檔之際,自己的心臟根本無法負荷波動性大投資標的的跌幅之深。

至於什麼才是「波動性較低」的標的?投資單一公司、產業的股票或基金,受到行情大幅波動的影響自然比較劇烈一些。因此,投資範圍越是廣泛,越能具有「資產配置」概念(涵蓋股票及債券)的標的,應該是投資人未來不再會受到市場波動,進而影響心情的適合對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