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最理想的理財專家?

萬寶投資週刊 , 第  790 期  2008.12.19 出刊 , 作者:林羿

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茫茫商海中何苦去尋找為你理財的理想專家──你很可能是為自己理財的最好人選! 一個人之所以可成為為自己理財的最佳人選,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理財專家費高,在美國,理財專家的年費一般是理財金額的1%。第二是即便雇傭理財專家來為你理財,仍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專家合作。因你而宜的理財計畫是在費時間、耗精力下,就你的家庭收入支出、未來事業發展、退休打算和賦稅額等等情況,進行詳細、周密的分析研究後才能制定出來。由於許多情況只有你自己瞭解、掌握得最清楚,因此,由你自己來做分析,而不是讓別人分析,很可能是最恰當的。 許多誠實的理財專家也承認這一事實:「理財本身並不難──並不是人人都需要雇傭理財專家來為自己理財。」

一位美國知名的理財專家最近這樣說過。許多投資者卻不相信這一事實,大多數人還是想獲得理財專家的幫助。據美國研究個人投資的一個知名諮詢公司最近一項調查顯示,2001年中,只有36%的富庶階層者認為自己在理財方面不需要什麼幫助。有趣的是,雖然這些人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但他們並不一定喜歡或聽取專家的建議。

也許是由於2008年以來股市所持續的熊市走向,2008年中,在求助理財專家的投資者中,只有75%的人相信專家所作出的理財決定完全是出自對自己投資的需求。有些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求助過一次理財專家效果不理想,就永遠不會想再求助專家了。 想為自己成功理財,投資者可採取以下4個基本步驟。

1.不管多忙 也要擠時間理財要有韌力

在現今的社會上,許多人,特別是雙薪家庭,都過著為生活而疲於奔命的日子。人們一天24小時都隨身帶著開機的手機,公司有事,隨叫隨到;有的除了上班之外,還上夜校、攻讀研究所文憑;如果還有子女,需要花時間細心養育和栽培,那真是一天有36個小時也不會夠用。如果你想為自己成功理財,就一定不管多累、多忙,也要擠時間、抽精力來為自己理財。 為自己理財要做很多的工作。

首先,要就自己的財務情況做全面、細緻、精確的統計和整理;對自己的收入、債務、保險、投資、儲蓄和支出等方面,列出清楚的帳目;而且還要就自己財務上的目標,如:買房、買車、子女的教育經費、將來的退休需求等等,做出合理、現實的規定。之後,再就何時、金額來進行投資做出穩妥的計畫。

根據美國人生活的平均情況,一般來講,一個人或家庭將5至6個月維持日常生活的生活費(包括每月房、車貸款,吃、用的零花錢等)存在銀行裡;剩餘的收入多用來進行投資儲蓄。

此外,根據個人的年齡來分布其投資資產的組合,越年輕、離退休越遠,應將越多的資產投資於收益潛力大、風險也越高的投資標的,如股票等。到了中年,應將資產的投資風險穩妥參半;離退休年齡越近,就該開始將越多的資產投資於固定收入的債券等。當然,個人情況有所不同,應按自己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投資方案。

2.自教自學,由外行轉為內行

住在紐約市的32歲凱薩琳,大學本科學的是英語,向來對與數字有關係的東西不感興趣,父母給她的股票也從不問津。

但自從她訂婚以後,凱薩琳開始對自己未來小家庭的財務安全和健康傾注了極大的關心。她剛開始理財時認為自己對投資、金融一無所知,所以便向一家國際知名的金融公司尋求理財諮詢。這家公司硬是要她雇傭理財專家為其理財,年費高達5,000美元。

一氣之下,她索性開始為自己理財。她大量閱讀投資方面的書籍,而且還到大學選修金融理財方面的課程。

此外,她充分利用各類有關網站所提供的資訊,來對各種股票和共同基金進行研究。結果,她自己的投資績效比所有主要股票市場的指數表現都要好。

以上的實例證明,一個人可以透過自教自學,從理財的外行變成內行。

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毅力,並有濃厚的興趣。可從淺至深,從小到大──先挪出一小部分錢實習,等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逐漸豐沛後,再逐步增加自己理財的金額。

3.不要盲目地崇拜、依賴專家

許多人盲目地認為,理財專家對於理財、投資掌握有自己無從知曉的訣竅或法寶,事實卻全然不是這樣。比如39歲的丹尼爾.海樂。他在80年代中創建了自己的電腦軟體公司。

到90年代初,當他把自己的公司以1000萬美元賣給另一家電腦公司以後,便開始找理財專家為自己這筆突發的橫財進行投資管理。為了看看自己究竟和專業理財的投資專家差多少,他決定將50%的資產交由理財專家管理,而另50%由自己來進行投資。

一年之後,由專家管理的資產虧損了5%,而他自己所投資的資產卻獲得10%的收益。他很快的決定由自己來管理全部的資產。 這以後,海樂成為了一個一絲不苟、嚴謹勤奮的個人投資者。

在購買或拋售一檔股票之前,都在網上做全面、徹底的研究。他喜歡用的網站是「Yahoo Finance」,他所發展、總結出的方法是尋找某一行業的幾家頂尖公司,然後將資金分布投資於這幾家公司。

4.殷切地尋求專家的幫助

為自己理財並不意味著從不尋求專家諮詢和幫助。關鍵是應該將專家使用在「節骨眼兒上」,就像你雇傭電工或水電工一樣:是為了專修某一件東西。特別是在減稅、保險等專業性極強的專業知識方面,應該殷切、因事地尋求專家的幫助。美國加州一位叫科恩的投資者是這樣使用理財專家的。在理財方面,科恩絕對是「自力更生」的篤信者。他絕不會將自己的財產交由別人去管理。

但他在必要時,也絕不含糊、不失時機地向專家請教:「隨著我的資產增長,就越來越感到需要請專家來看看我的投資分布是否合理,並如何使其盡善盡美。」

科恩當自己理財碰到實際問題時,會有的放矢尋求專家的答案和指點。他的經驗是,要帶著自己的實際問題去尋找專家的幫助,這樣求助專家才最有效用。此外,在準備自己的報稅表和遺囑等方面,科恩也雇傭這方面的律師和專家,他說:「這些方面講究頗多,專業知識高深莫測,必須得由專家來做。」

在為自己理財的過程中,一個人還應避免以下幾個弊端:一是不要將資產投資於任何自己不懂的投資工具中,如外幣期貨(currencyfutures)、對沖基金(hedgefunds)等。

二是不要忘記多元化投資,將資產分布於多種風險不同、收益各兼的投資工具中,將全部賭注都下在一檔或幾檔股票中是不明智的。三就是不要怕問,遇到自己不懂的東西,要毫不猶豫的向專家請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