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L大分享文章~ 侯寧對股市發表最新觀點!
文網來源:
http://bar.stockstar.com/m/bar/p.aspx?pid=5188071
樓主 chenatao 于2009年5月6日 8:12 發表
股樓鏡鑒:脆性經濟結構乃轉型中國之大憂!
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工作終於結束了。整體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較2007年下滑16.88%,業績打折已成定局。只是,令分析師稍感欣慰的是,雖然業績同比呈現下滑態勢,但今年一季度業績環比卻出現373.60 %的增幅,似乎折射了反彈的曙光。
如此,歡呼叫好聲一片,我國股市在五月第一個交易日也在權重指標股帶動下以紅盤報收。
然而,同樣難以掩飾的是,所謂環比大漲主要源於去年四季度超低甚至為負的業績基數,而一季度業績同比依舊下滑21.53%,業績依舊呈大幅打折的態勢。
同樣的喜憂也發生在人們逐漸熟悉的另一個指標PMI上,按國產版統計法,這一指標環比已連漲五個月,且已連續兩月站在了50%這一分界線上,這表明經濟有回暖跡象。但上個月的里昂證券版PMI指標卻與國產版大相徑庭,這個月該指標雖未亮相,但想必其與國產版結論依舊會有所分歧。而據分析,原因主要在於國產版PMI統計的多是國企央企,而里昂證券的樣本裏民企、私企的占比要高得多。這說明在國企央企呈現“投資型反彈”的同時,民間投資除了青睞於股市的短線投機外,還依舊是一片涼意。
類似的統計數字問題最近還爆出不少,比如近期公佈的全國城鎮企業職工一季度總收入吧,統計部門說平均收入大漲,都快8000元了,但有關專家卻公開承認,這樣“喜人”的統計數字裏並不包括高達60%的城鎮職工,換句話說,“喜人”的高工資屬於少數人,多數人不在統計之列。照此邏輯,前期公佈的全國30萬中國富翁佔有國內9萬億金融資產(銀行存款餘額14萬億)也屬於特大利好了,因為“中國人”實在是太富太富太富了!
由此來看,我們也就不能不對某些可能連發佈者自己都不大信的統計資料多加小心了。試想,在新華社《?望》週刊都用明確的資料明確警示要小心把“保增長”搞成“投資競賽”的今天,PMI資料上漲一點、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環比回暖一點,不都很正常麼?高居於世界收入房價比巔峰的房價都還在“實質性救市政策”的鼓舞下節節回升,哪個指標不能回升呢?
但明眼人都知道,“小陽春”的背後是經濟結構的扭曲,是財政赤字的積累,是銀行呆壞賬堰塞湖面的上漲,是國內內需的自殺性內耗,是民意民權的“不經意”喪失(建設部副部長建議買房者和房地產商商量解決)。這樣,“調結構”和“促內需”便顯然已被“保增長”的面子問題淹沒了,於是結構依舊脆弱,內需依舊低迷,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之路顯然還任重道遠。
事實上,我的觀察結果是,為了維護金融安全,為了維護GDP,就必須維護樓市,維護房價,這似乎是個死結;為了社會安定,為了股市“平穩”,就必須維護股指,維護漲勢,就必須不發新股,不出任何利空,這似乎也是個死結。而這兩種“維護”的平衡都極容易讓人利用,也都很容易被打破,因為他們都是典型的弱平衡,甚至是刀尖上跳舞式的平衡,就像長期以來國人最為青睞的玉文化、瓷文化乃至琉璃瓦文化一樣,看似美輪美奐面子光,也的確在這方面費工勞力用心不少,甚至說起來也能搞個價值連城,但卻有致命的弱點:第一,普通百姓不需要,也無錢講究,第二,必須捧著供著,經不起一點摔打。
記得2007年5月前夕,時任社保基金副理事長的高西慶在北京出席摩根大通(JPMorgan)舉辦的一次會議時表示:“這個市場看上去似乎要脫離地球引力。”、“這個市場讓我感到緊張。”而時隔兩年後,如今的中國股市似乎又要“脫離地球引力”了!
到底是忘性大還是投機忙?抑或是經濟衰退真的如某些炒家所言見底了?細想起來真的頗讓人感慨。
只不過,“大小非”高懸於上,“豬流感”兵臨城下,全球經濟衰退見底無望,存在致命悖論的脆性經濟結構轉型路長,此時的做多底氣便已遠非當年可比了,所以雖然“權重指標齊努力”,可股指卻依舊漲得一搖三晃,而中國股市也便只能再度成為一架無法正常降落的飛機了。
君不聞,“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麼?這是我的最大擔憂,也是我希望熱衷於看多股樓二市的勇士們能夠獻策化解的當今國內最大的社經悖論。我以為,這是一道歷史的坎兒,即便靠投機思維化成一隻“功夫熊貓”,也是蹦不過去的。
說了一大堆,還是要告訴股民:股市要大跌了。
只不過,“大小非”高懸於上,“豬流感”兵臨城下,全球經濟衰退見底無望,存在致命悖論的脆性經濟結構轉型路長,此時的做多底氣便已遠非當年可比了,所以雖然“權重指標齊努力”,可股指卻依舊漲得一搖三晃,而中國股市也便只能再度成為一架無法正常降落的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