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全球金融海嘯在2008年底舖天蓋地而來,不但被公認是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危機,而且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經濟復甦還在遙遠的未來,起碼得等上4年。但出乎意料的是,蕭條並沒有持續太久,如今美、歐及亞洲經濟已逐漸回溫。
何以1930年代大蕭條歷經4年才走出谷底,本次金融海嘯卻僅1年即逐漸復甦?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各國的振興政策使然。持平而論,這一年來各國政府確實採取了前所未見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也不斷的藉由降息刺激經濟,但僅僅如此就可以讓這一波世紀大蕭條消失於無形嗎?這樣的推論恐怕是過於簡單。
其實,在探討1930年代大蕭條時,有一項重要因素是不應該被忽略的,那就是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史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 Hawley tariff),美國原本想藉調高關稅來振興自家的產業,未料卻引起各國群起效法,導致全球貿易加速萎縮,使得經濟難以走出蕭條的陰影。
這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探討這一波金融海嘯能以如此快的走出谷底時,貿易同樣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不同於70年前,此次貿易扮演了積極的角色,非但沒有阻礙復甦,反而加快了復甦的腳步。也許有人會問,貿易對全球經濟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確實是有的,如今全球一年的商品出口即高逾16兆美元,規模之大,影響世界經濟之深遠,不言可喻,換言之,全球貿易若萎縮,經濟蕭條必然加深,全球貿易若能擴張,將可維繫世界經濟成長的動能。
過去這一年全球貿易雖然衰退,但所幸並沒有到全然絕望的地步,觀察各國海關統計,美國與歐盟去年出口約衰退2成,韓國衰退17%、台灣衰退24%、日本衰退3成,這個衰退幅度所以沒有如先前各方預期的這麼悲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全球經濟的寒冬裡,中國大陸維持了1年近1兆美元的進口能量,使得美、歐等國的出口不致於猛然下滑。
由歐盟所公布的海關統計可以發現,去年前3季歐盟27國不論是對美國出口、或歐盟內部貿易的衰退幅度都超過20%,唯有對中國出口僅衰退1%。而美國去年1-10月對加拿大、歐盟、日本、東協的出口皆衰退20%,但是對中國的出口衰退僅9.3%。此外,日本、台灣、韓國的情況亦然,各國對中國大陸出口雖呈下滑,但是下滑幅度皆遠低於其他地區。
就目前已公布的數據推計,中國大陸2009年的進口規模仍近1兆美元,可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2大進口地區,以此看來,其能左右世界經濟也就不足為奇了。
平心而論,在這一波金融海嘯漫天蓋地而來,遍地急凍下,大陸這一龐大的進口能量確實為寒冬裡的全球經濟注入了暖流,而這也是本次「世紀衰退」得以在短短一年內回溫的重要原因。
過去只要美、歐出現通縮,一些經濟學家便自然的將矛頭指向中國,說中國向全世界輸出通縮,而近年來國際原物料價格騰飛,經濟學家又說:「這是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膨。」這樣的論述全然忽略國際逾兆熱錢的投機炒作,實非持平之論,惟從本次全球得以快速走出蕭條可以看出,做為世界工廠的大陸,確已漸有世界市場的態勢,而這也是解讀本次全球景氣復甦時所必須特別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