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巴小智公開持股報告書” 有 35 則迴響.

  1. 收穫滿滿…
    非常棒的結語,追求財務自由之際,透過巴大引導,能保有一顆寧靜的心,
    這是投資之路最大的考驗與祝福,感謝巴大語重心長的分享…
    謝謝你..

  2. 有關於neilwang2000大大提的聯強發表迴響有可能是設定的問題
    我用搜尋功能查2324和2353,除了閱讀外,都有一個發表迴響的功能
    等確認後再跟大家說明,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3. 請問巴大 以下文章如何貼在 2347聯強區
    聯強國際(2347)第3季營收延續前2季的亮眼表現,創下多項新高紀錄,從地區別分析,除印尼維持強勁的成長動能外,中國市場自去年啟動新的營運策略與架構後,明顯恢復動能,自去年第4季開始已連續4季保持成長趨勢,台灣市佔持續擴大,營收連續兩季成長超過3成。由於前三季的優異表現,展望2016全年營收可望繳出不錯的成績。聯強第3季營收為91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45億元成長8%,創同期新高,9月營收為323.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99.9億元成長8%,創今年度新高。累計前3季合併營收達252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也是歷年來新高紀錄。從產品類別分析,則以資訊與元件產品表現最亮眼,同創該產品類別單季歷史新高紀錄。資訊產品今年第3季營收達511億,較去年同期成長9%,主要成長動能包括商用市場因持續產品線拓展、通路開發與雲端商機布局展現綜效,較去年同期成長達20%。此外,家用系統產品掌握電競市場與VR風潮帶動的換機需求,以及積極拓展中高階產品市場,成長達17%。元件產品第3季營收達26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7%,創單季歷史新高,除因積極開拓IoT物聯網相關產品線外,創新的供應鏈服務模式,以及軟體設計與解決方案能力的強化,亦為帶動成長的重要因素。通訊產品第3季營收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揚19%,為2013年以來的單季新高,主要受惠於9月份iPhone 7上市,帶動業績成長。消電產品則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2%,因平板衰退幅度已明顯趨緩,同時積極拓展穿戴式裝置、VR與其他消電產品市場。(蕭文康/台北報導)

  4. 感謝巴大的鼓勵,目前還沒幫上什麼
    軟體介面是我的罩門之一
    辛苦的是Alley大美女

    部落格重量級人物neilwang 2001大大,謝謝您的鼓勵,也期待您的分享

    感謝二修學長的打油詩,真的很會寫,祝福您的遠東新未來可以順利停利

  5. 二修受寵若驚使人驚呆了
    綠意水草缸久久不能自己
    中央圓梯無涯更惹人才思
    夢中巴大開示果然是天梯
    通往天上的父(富)富足心靈
    偉哉馬太福音給大家幸福

  6. 新的部落格開張了,沒能趕上頭香真是對不起巴大
    不過巴大的第一個留言回覆 給了認真的cdc6063551學長
    真是替他高興 也希望學長有時間多分享一些投資的心路歷程

    除了閱讀今年的投資報告書外
    也順便複習了前三年巴大的投資心得
    這四年間 巴大的公開持股 有的已經出脫如力成 中華電與緯創
    仁寶仍然是續抱
    也加入了一些新的投資組合如聯強和中信金

    讓我們體會到 股利再投資的複利效果 (如目前尚未停利的仁寶)
    以及利空佈局且拉長持股時間可能帶來的價差收益(如力成)

    巴大也提醒我們不要看 他買什麼股票
    而是要培養正確的投資心態
    畢竟買了股票想要快速獲利 真的需要靠運氣

    溫國信的168投資模式(佈局 抱股 停利)
    老農夫的慢忍穩
    加上今年Graham[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所提倡的[防禦型投資人]
    巴大一直在微調修正自己的投資模式

    但仍離不開一個中心的思想–優雅投資

    個人非常認同巴大的優雅投資方式
    因為這是一種健康的投資方式
    雖然過程可能會有點無聊 沉悶 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
    但是我相信最後收穫最大的 一定是[忘記它存在]的持股

    只要情緒不受股價波動的影響 就能慢慢到達優雅投資的境界
    而且我認為這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
    至少這四年來我的確成長了不少

    新進網友 除了羨慕巴大資產慢慢增大之外
    別忘了好好閱讀精選文章 練練基本的投資心法
    也希望更多網友能夠從部落格分享的內容中實際受惠
    這樣巴大與Alley的無私分享才真正會有代價

    祝大家投資順利

  7. 恭喜巴大部落格新居落成~
    最近台灣金融市場不平靜,兆豐、中信、樂陞掀起波瀾,
    指數高檔震盪,大盤成交量還是放不出,到底是人氣退潮還是籌碼穩定??對長期在部落格學習的網友來說應該不是考量的重點,還是秉持投資的宗旨-冷靜 耐心 不賠錢 等待機會。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

    分享之前看過的一篇書摘
    節錄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站
    書籍介紹
    《公司的品格》,先覺出版
    作者:李華驎、鄭佳綾
    ──企業內部藏了哪些股東不知的隱憂?食安問題、內線交易、掏空公司、金融危機……22個案例,讓你看懂企業體質、守住自己的基本權益。

    在台灣,幾乎所有重大公司弊案都必然伴隨著企業掏空。一個投資人或是一家公司的關係人要避免誤踩地雷,當然要了解常見的企業掏空手法。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定義一下什麼叫「企業掏空」。過去的年代由於小股東意識未抬頭,法律也不完備,因此傳統上的掏空是指,握有公司控制權的人透過他的影響力,把公司的資產移轉到他個人或特定的人名下,弄到最後公司只剩下空殼子和一堆負債留給銀行和債權人去承受。不過近年來隨著知識的進步,愈來愈多老闆們了解殺雞取卵不見得是好主意,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把雞養著,三不五時把雞蛋偷回家才是王道。所以現代對於掏空定義不再是要把公司「掏到空」,只要是公司的錢或資產移到私人口袋之中,就叫做掏空。
    為什麼要掏空公司?很簡單,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台灣多數企業都起源於草創時期老闆一個人獨資或是少數股東合夥,在大家又是股東又是公司經營者的情況下,反正袋裡袋外都是自己的錢,自然很少也不太有必要把公司的錢放進自己口袋裡。等到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這時就會有外部股東加入,這些投資者通常只出錢不參與公司經營。如此一來,原有老闆會因為新投資者的加入持股比例下降,而新投資者又不見得完全清楚公司內部的情況,這時誘惑就會開始在老闆身邊打轉。等到公司更大,甚至股票上市交易,這時候老闆持股比例更低,甚至經常是不到30%,但公司相關的利益卻可能大上三倍都不只,這時「魔鬼」自然會對老闆招手:「你這麼努力工作,結果賺100元真的進你口袋的只有30元,這些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卻要分到70元真不合理。你為什麼不想辦法幫自己多賺一點,這是你應得的啊!」就是這樣的心態,往往開啟了老闆掏空自家公司的第一步。
    話雖如此,也不是老闆自己想掏空就可以掏空的,畢竟公司還有其他董事、監察人以及代表外部監督的會計師等的存在。所以要掏空前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取得絕對控制權。這件事在歐美上市公司並不容易,但拜台灣企業中常見的交叉持股和特有的「法人董事代表制」所賜,只要不是有外部董事或是市場派介入經營權,在台灣控制股東要取得絕對權力形成董事會的一言堂一點都不難,甚至是相當普遍現象。
    順利取得絕對權力後,理論上接下來就可以盡情地掏空了。話雖如此,由於台灣掏空案例的層出不窮引起主管機關的注意、股東意識抬頭,再加上台灣企業的日益國際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這一切都讓掏空的手法愈益複雜化,還隨著時代變遷和法令規定與時俱進。以下就分別依不同等級掏空手法來進行介紹。

    初級班
    初級班階段的結構多半比較簡單,多由上市櫃公司(A公司)和老闆自己成立或以老闆親友掛名的公司(B或多家公司),以及真正交易對手C公司三方所組成。具體的手法如下:
    1.要求公司訂單過一手給以自己親友名義成立的公司:也就是A公司原本接到一筆訂單可以賺100萬,要求對方改向自己控制的B公司採購,再由B公司向A公司下單。最後利潤變成A公司賺30萬,而把最大的利潤留在老闆自己控制的B公司。類似的情況,也包括老闆指示將公司產品以低於市價賣給自己控制的B公司,讓B公司價格在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甚至回過頭來和A公司競爭。
    2.指定進貨:針對公司重要原料,由老闆私人投資設廠和取得代理權,再以集團整合為由,指定A公司進料一定要向該公司進貨。
    3.指定發包:舉凡A公司擴廠、購入資產,甚至公司大大小小用品都指定向B公司購買,再由B公司對外發包從中賺一手。
    4.成立投資部門:以投資為名,把公司資金投資老闆個人設立的公司,再由老闆自家人擔任該投資公司主管,將公司投資資金化為私人花費。類似的情況還有以公益為名捐贈老闆家族實質控制的基金會。
    5.關係人交易:以高於市價向老闆或其關係人購入土地或房屋等資產。
    6.擔保抵押:由A公司出面擔保B公司向銀行借款。甚至是以A公司定存單或資產作為抵押擔保B公司借款。接下來掏空B公司資產,由A公司擔負賠償。
    7.移轉營業費用:將老闆私人公司相關人事及費用均掛在A公司上,由A公司代養老闆私人公司。
    8.關係人承購債券:由老闆私人成立的公司發行債券,再由A公司認購。9.庫藏股票:透過公司庫藏股實施,運用公司資金從市場上買進自家股票,大股東再乘機賣出或出清手中持股。
    9.灌水資產價值進行超貸:這類掏空者多半同時擁有金融業和實業控制權,以實業公司製造假訂單或是高估資產價格模式向自家金融機構借貸,再運用對該金融機構的控制力通過該項貸款,來掏空這家金融機構。
    10.賺取差價或傭金:利用手中權力,將公司資金指定買進特定金融商品或資產,而買賣仲介費則進入私人口袋。或者反過來,將公司有價值資產低價賣給他方,中間價差再由買方支付公司決策者。
    11.關係人借貸:當然,最簡單的方法,直接叫公司財務把公司帳上現金以業主往來(借貸)或根本不需任何理由直接轉入老闆海外帳戶。

    中級班
    和初級班不同的是,中級班手法多牽涉到多家公司,甚至是海外公司。同時在金融操作手法上也更為專業,一般都要有專業人士在背後對上市櫃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才做得到。我們同樣以A公司為主體上市公司,B、C、D三家為以A公司資金所成立的子公司。
    1.虛增營收:由A公司偽造訂單出貨給自家海外B、C、D公司,造就公司營收大增,甚至是獲利大增的假象。再透過威脅和利誘模式要求A公司上游供應商E和F買回B、C、D公司存貨,再由E、F將同批存貨以原料名義銷往A公司後,再次以出口名義銷往B、C、D形成循環性銷貨。公司老闆可能透過這樣的假營收來炒作股票、向銀行貸款,或是利用B、C、D未上市會計稽核相較寬鬆特性,將公司貨款轉入私人口袋。
    2.切割獲利部門:切割A公司有價值部門獨立成為子公司,此後再透過不斷增資或員工認股模式稀釋原母公司股權,最後公司金雞母成為私人股權控制公司。
    3.金融工具套利:例如透過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再把ECB切割為認股權(Warrant)和債券二部分,由公司大股東透過海外私人帳戶或親友帳戶認購較低價的認股權,屆時如果國內股價上漲,則轉換為普通股賣出。反之,如果低於轉換價,則藉由董事會決議調整換轉價格,犧牲公司權益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4.海外子公司:利用海外子公司不易查核特性,先透過三角貿易把利潤留在海外子公司,再以投資名義將該子公司現金購入不記名債券或特定金融資產,企業主再盜賣該項資產,將現金轉入個人帳戶。

    高級班
    高級班之所以高級,除了掏空手法承襲中級班的「國際化」之外,通常也結合了金融衍生商品或是國際投資銀行為客戶量身打造的金融商品。正因為這些金融商品具有高度「客製化」和「創新」,一般人包括專業人士都很難了解這些商品的價值和風險,甚至是背後隱含的交易條件。往往都要等公司無法再隱藏下去出事了或是相關人士「窩裡反」,外部人才能得知這些商品的全貌。高級班的案例就直接以素有「台灣版恩龍案」的博達科技的操作實務作為說明。
    1.信用連結債券(CLN,Credit Linked Notes)虛增銀行存款:2002年的博達科技因為大量虛假交易,造成應收帳款節節升高,讓財報數字看來不佳。於是博達董事長葉素菲先指示公司員工以個人名義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一家紙上公司—北亞金融(North Asia Financial Limited)。由這家公司委託法國興業銀行發行8,500萬美元的CLN。在此同時,博達科技則是和菲律賓首都銀行簽約,先由博達海外假代理商以支付貨款為名匯入8,500萬美元於博達首都銀行帳戶內。再由博達和首都銀行簽定合約,以這筆存款為擔保指示首都銀行購入這筆以連結北亞金融為標的CLN。而北亞金融再依此和興業銀行取得8,500萬美元貸款。
    在這個架構下,法國興業銀行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其實只是幫博達和北亞把錢轉來轉去,並收取高額手續費。但是從財報上看來卻是博達應收帳款的下降和現金存款部位的增加。殊不知其實這筆存款早就被凍結。等到博達後來申請重整時,首都銀行立即依原訂合約將購入的CLN轉給博達,並直接將帳款從博達帳面現金扣除。而另一頭北亞金融所獲得貸款的8,500萬美元則不知所蹤。
    2.應收帳款融資(Factoring)與零息債券(Zero Coupon Bond):2004年博達由於應收帳款過高、帳齡過長,簽證會計師強烈要求增提備抵壞帳費用。這將不利於博達的盈餘數字。於是葉素菲指示公司邱姓經理人同樣於英屬維京群島設立紙上公司—AIM Global。
    接下來葉素菲和澳洲CBA銀行香港分公司和澳洲子公司CTB簽定以9折出售博達五大人頭客戶的應收帳款,並約定出售所得金額4,500萬美元限定存入博達在CBA銀行開立的帳戶中。緊接著AIM Global邱姓負責人再和CTB簽定合約買下這批應收帳款,並以這批應收帳款發行一年期的零息債券,這批債券全數再由博達以CBA帳戶中存款為擔保指示CBA購入。和上例一樣,透過類似的手法誤導博達關係人以為博達應收帳款下降和銀行存款增加的假象。以及不知情這筆存款早以被銀行限定使用,因此同樣地當博達發生信用違約和重整時,CBA直接將這批零息債券交付博達,並從銀行帳戶內扣除原有的4,500萬美元。
    3.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套利:2003年由於博達長期以假交易灌水營收,公司資金已出現不足的窘境,因此有意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5,000萬美元來籌措資金。但因在2001年博達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時已明定,日後發行的可轉債不得為有擔保發行,因此只好朝向無擔保可轉債發行。
    由於當時博達財務不佳傳聞四起,深怕無擔保海外可轉債會發行失敗,於是葉素菲指示邱姓主管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二家帳上公司—Best Focus和Fernvale,再由博達背書保證,由這二家公司分別向羅伯銀行(RaboBank)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各借款4,000萬和1,000萬美元。接下來再由這二家公司以借貸而來的5,000萬美元全數買下博達發行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
    和前例相同,博達在擔保借款時即和這二家銀行在合約中簽定,未來博達發行可轉債成功後,取得的5,000萬美元需回存銀行並限制動用,倘若博達發生信用問題,這二家銀行有權把這二家公司債權交還博達,並直接從帳戶內扣除現金。
    挾著海外可轉債的發行成功,博達並加碼在2003年11月宣布實施庫藏股。在二項利多加持下,博達股價上漲到17.4元,高於預設海外可轉債的轉換價15.08元。於是這二家子公司馬上在短時間把所有可轉債都轉換為普通股在股票市場上拋售,全部出售股權所得約5,314萬美元。取得資金之後,博達並未立即歸還借款,僅先歸還首都銀行借款的1,000萬美元,並將解凍金額匯回國內,做為取信國內金融機構之用。1,580萬美元則是匯進海外假代理商,再分批匯回博達來打銷過高的應收帳款。其餘金額部分透過首都銀行匯回博達做為前例購買ELN的利息費用,部分回流到葉素菲私人帳戶,甚至用以購買高盛證券針對博達的買進選擇權(Buy Call/Put Option),以此讓高盛買進博達股票避險,進而創造出外資看好博達前景的假象。至於原本向羅伯銀行借款的4,000萬美元卻未償還,這筆錢最後同樣隨著博達的重整而被羅伯銀行沒入。
    4.為海外人頭公司擔保借款:葉素菲先指示博達員工於英屬維京群島設立Addie公司,之後由博達和國內建華銀行(目前已併入永豐金控)簽定合約,由博達存入1,000萬美元做為擔保,由建華銀行海外子公司Grand Capital借款1,000萬美元給Addie,並限定該筆存款在Addie清還借款前不得動用。博達並簽下承諾書及開立取款條,一旦Addie無法清還借款或博達發生財務問題時,建華銀行得直接扣取該筆存款作為償還Grand Capital借款之用。最後結果也如同上例,Addie只是紙上公司,後來博達申請重整時,自然該筆存款被建華銀行取走,博達投資人帳面上看到的1,000萬美元定存只是名存實亡的現金。

    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些地雷公司手法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誠如最近一本新書的書名<>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用錯地方的貪婪人性與幻滅的現實總是不斷重演,下一個留下來洗碗的是誰?

  8. 感謝巴大分享,想請教持有到停利的操作,例如:是殖利率減半?當股價上漲原買進價格1倍?或本益比從10倍變成15倍,亦或營收成長變衰退時?

  9. 時間來去匆匆又過了一年
    巴大每年都在提升自己耶
    綠意水草缸久久不能自己
    天然庭園新春圖惹人才思
    新的部落格氣象萬千真棒
    淡泊明志秉耐心持有股票
    只有投機者關心價格波動
    優雅投資似乎漸淡忘價格
    巴大之所以巴大無私分享
    鐵證實例教學改投資心態
    傳道授業解惑有緣受益多
    非三言兩語能道出感恩心

    • 這個問題有在『巴小智粉絲團』攥文說明過,建議去粉絲專頁搜尋『緯創』

      即可看到相關文章
      ——————–
      由 Eric Chiu 發佈 · 2015年9月15日 ·
      關於緯創…
      昨日珮大來訪,特別提到緯創的持股問題.珮大手上也是數百張.因此特別關切!
      期間談到緯創8月份開始出貨iphone 6Plus 以及未來有可能接獲iphone 6S系列的機會.也談到緯創可能替apple生產筆電鍵盤SMT(表面黏著組裝)業務合作,會再花20億購買設備等問題.問我有何看法?
      今天想在此完整的回答我的看法.因為只講給珮大聽,倒不如講給大家聽…這才符合分享給眾人的目的.我想珮大不會介意才對.謝謝啦!
      當然對緯創而言這是很好的機會.至少跟apple有更進一步的互動總是好事.我也認為代工訂單來來去去.這幾家大型代工廠商不易永遠沉淪.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調整階段需要多久時間?
      緯創去年至今大量轉投資花費巨額金錢,導致營業費用過高.但我不確定這些費用到底如何花掉.因此無法判斷.未來跟apple合作鍵盤的20億是否還需要提列?當然企業將錢花在轉投資上並非壞事.只是中短期很難看到成果.也很難短期反映到財報數字上.網友需要有這種認知.
      假設一 未來緯創的營業費用恢復正常.以目前營收,毛利率 單季回復到eps 0.5 – 0.6元仍然很有機會.
      假設二 若轉投資事業初期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則營業費用可能將是持續性一陣子.因此一年內獲利恐難好轉.或季與季的eps 非常不穩定.可能這季eps 0.6 ;下季又出現eps 0.2 .你要講經營階層故意或對營運面掌握度不佳都可以.各自解讀並無對錯.
      網友可能會問說,但緯創已經開始大量出貨iphone 6Plus 總該可以賺錢了吧?各位知道以前緯創單單黑莓機一年出貨就約2千萬支.但現在就算apple訂單今年了不起也就1千萬隻左右.至少在今年apple手機訂單對緯創沒啥賺錢機會.如果你認識緯創以前的營運.就知道緯創這兩年在手機代工衰退有多嚴重.
      可是現在緯創股價漲了耶,似乎在反映對未來營運的期待.我想這都是新聞效應因為真的要反映到財報數字還需要一段時間.況且多數投資人的耐心不夠除非是真心想抱長一些日子的投資人則這是好消息無誤.
      各位還記得之前緯創在前年拿到iphone 5c 訂單.但去年一整年的獲利狀況嗎?這是緯創號稱有史以來最爛的成績單.但今年上半年呢?累計6個月的eps才0.32元.萬一下半年營業費用還是不減?今年eps恐怕低於去年的eps 1.5元
      回到網友最關心的問題,那持有緯創的人該如何看待呢?
      這還是要回到你的投資心態上.如果當初是抱持賺取價差為主,但可允許較長持有時間.我還是認為緯創早晚營運會再恢復正常.只是我不知道是否再一年就真的ok ? 但應該不會超過兩年才對.(從現在算起)
      如果是賺價差又不想浪費時間成本.應該在其營運不明時.自己無法判斷時.不賠錢下離開它.或換到其他股價雷同又營運較明朗的個股繼續投資.例如:英業達,仁寶(此時可能實現帳損,因為賣出價格低於持有成本)
      如果經過慎重考量後,覺得想繼續抱牢緯創.那就再思考明年可能拿到的股利範圍?雖然緯創營運不佳,但還有不少公積金可以配發股息.因此我想明年領到1元股息機會仍然很大.如果保守估計?那就當可以領到0.5元股息吧.緯創目前確實屬於處於重大營運利空下.但未必抱它不能賺錢.
      珮大問我,會不會因為這幾日的新聞而轉變心態.老實說並不會.因為我向來不會因為股價漲了就有信心,股價跌了就懷憂喪志.還是以企業基本面為主.
      但提醒網友不要因為我買了或賣了換換股而改變自己的抱股票態度.因為錢是你的.我沒辦法幫你負責.我分享的目的在於讓網友們看到我誠實的面對投資.不管事後證明對或錯.我都誠實述說.如此而已.
      一旦緯創換股,我會立即在BLOG;粉絲團 同步公佈.這是必然的事.網友不需要再問.呵呵…
      .
      .
      .
      巴小智 2015 . 9 . 15

      • 由 Eric Chiu 發佈 · 2015年12月8日
        公開持股 3231緯創 今日全數出清.
        換股到2324仁寶.
        *實際損失金額= -107,664元 ( -213,031+105,367)
        *三年累計報酬率 – 13.5%
        緯創原始投資金額 795,632元
        2013年股息收入 14,554元
        2014年股息收入 53,599元
        2015年股息收入 37,214元
        ————————————–
        三年累計股息收入 105,367元
        帳面已實現虧損 – 213,031元
        賣出理由是認為換到2324仁寶相對基本面較穩定.而且當初定位緯創只是我的觀察持股.因此在股價與仁寶雷同前提下,進行換股.
        至於實現損失,這筆金額在2000萬的總投資本金下是可以接受.因為我相信將這些錢換到仁寶未來還是賺的回來.
        這是基於公開透明原則下的操作.不代表3231緯創不值得投資.對我而言筆電代工股票買一檔就夠了.不需要分散持股.
        至於換股對或錯?見仁見智.網友不需要被影響.我也不會因為帳戶需公開就改變我的操作方式.至於想換股的理由在緯創個股區都已經充分說明.不需要再重複敘述.
        附註:
        三年來領到股票股利2066股.因此買進是30張;賣出是32張+66股.
        緯創的買賣交易明細表.
        股息金額在2013,2014,2015年公開持股報告書皆有.網友可以去比對.
        .
        .
        .
        巴小智 2015.12.8

  10. 恭喜~恭喜~
    我們的股票投資,新居落成
    這個部落格清爽..乾淨..太棒了~
    謝謝您的財報整理…其實看了那麼久巴大的持股心境和過程,相信只要隨著巴大親自走一回應該多能體驗的到其中秘訣.想起來過程還真是刻苦銘心.
    再次感謝巴大和兩位版主的熱心投入,讓散戶有一個值得學習的部落格,真是大家之福
    願主 祝福您們平安喜樂

  11. 感謝巴大分享2016公開持股報告書。
    反思與心得:
    1.公開持股,已限定投資總額上限。
    以K規劃資金配置的實務經驗,在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出現加碼機會時,會有資金因已達投資上限提前用罄的為難。
    相信非公開的投資,在資金運用上會自如的多。
    因為,在持股股價於底部區時可大量加碼,投資成效長期來說可輕易贏過公開持股的績效。
    反思:
    巴大願意拿2,000萬做公開試驗,對其個人資產增值其實沒啥好處,不若私下投資時的運用自如。
    這點,K至為感佩。

    2.逆勢型價值投資,股價走勢是呈U形的微笑曲線,公開持股的投資買點會較早,一般人在公開持股買入之後再買入,投資績效很容易較公開持股高。
    非公開投資,更容易獲致更佳的投資績效。

    3.公開持股,
    4年期初本金20,021,719,
    4年期末淨值22,850,262,
    獲利2,828,543,累積報酬+14.13%,年化報酬約4%。
    獲利主要來源為現金配息收入,次為資本利得。
    由於投資策略主要是[持有到停利],所以需要耐心等待各持股的停利點到來,以獲致最終的資本利得並退出該個股的投資,期間則平靜領取穩定的現金配息。

    4.K的心得:
    此投資模式,可長可久,可穩健獲利。
    巴大的投資模式適合安穩累積資產,巴大投資心法可傳子傳孫…

    • 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分享是一道簡單的公式,只要解開了,便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悅, 謝謝 高森 好友鞭辟入理的分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