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期限問題

享受生活 需要的就是一顆閒適的心.當我們閑逸下來, 不再匆忙時,
才能夠好好品味生活.對許多事物會有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
並對價值觀, 有另一番層次的解讀..

習慣”利空買股票”,自己的投資經驗是約略一 ~ 三年時間.可以完成一筆投資.
運氣佳時 , 甚至不到一年即可賺到大波段,若運氣差些 則可能需要三年時間.
或許網友會納悶, 這樣的投資方式, 違反人性 害怕股價重挫的事實,
且這麼長時間的煎熬與等待, 需要這麼辛苦嗎, 到底能賺到多少的報酬率?

首先必需與網友分享一個觀念 :
投資報酬率, 不見得每年都是固定數字, 很難做到 也不切實際,
只要做到年化平均報酬率, 到達預期的投資目標就很棒了.

通常利空買股都是賺一個大波段行情 (75% ~100%的價差幅度)
因此股價跌到歷年低點是很正常的事, 甚至跌破歷年低點,
對投資人而言更是 delicious.

那麼股價何時才會回溫呢?當然是企業營運恢復 , 獲利回溫為主.
若企業只是利空止跌, 獲利仍在掙扎, 則股價也會稍微回漲到
下跌曲線的1/2 ~1/3位置 (這只是經驗談,不全然如此)
那麼 這樣的投資方式 , 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 …. 持有時間.

如果希望一個投資標的 終極獲利的幅度是 75%
第一年就達成目標 ,則年化報酬率是 75%
第二年達成目標 ,則年化報酬率是 32%
第三年達成目標, 那麼則年化報酬率是 20.5%
以上這些數據 都尚未計算持有期間的股利報酬率.
若是在三年期限內完成停利, 投資報酬率範圍約略20%~75%之間

Ps:個股不同,可能最後有不同報酬率?上述是舉例而已.不代表一定如此.

萬一企業衰退 超乎預期, 無法停利怎麼辦呢 ?
可能抱了三年, 只賺到一些盈利, 也或許唯一的盈利, 就是這些年領取的股利…
但應該還是比銀行定存優很多.因此本人較喜愛年年有股利發放的公司.
換個角度看, 利空買股 未必需要買到頂尖的個股才有盈利 .
只要買到不虧損及持續發放股息的企業, 且經過數次 個股利空考驗過,
股價仍能回溫的個股即可 (大型股尤佳).
慎選個股真的相當重要 ,否則極可能白忙一場!

某些潛力股,小型股, 這些企業, 都未經歷利空考驗. 風險實在不小啊.
大家應該好好充實基本財報知識, 來研判 值得投資的標的. 但卻不是
花時間在那些未經時間考驗的公司身上.一些上市未滿十年的中小型公司,
或許業績還不錯, 股價也活繃亂跳. 看似乎是很棒的投資機會…
但別忘了一堆人都是看同樣的財報數據去買, 只是各人解讀不同罷了!
雖然表面看起來它的報酬率非常高, 但難度也相對高, 這樣短進短出的結果,
稍微風吹草動, 心理肯定不安穩, 這不是在投資企業, 而是在玩證劵遊戲.
(但如果你是高手? 則不在此討論範圍.避免一竿子打翻所有人.)

奉勸各位, 盡可能挑選一些經過長時間考驗的穩健企業. 從上市時間長的
績優公司內 (Blog個股名單) 用基本財報知識去篩選本業經營仍有賺錢
能力的企業, 搭配歷年低檔區, 股利高低點範圍, 逢低分批買進.
別把心力 浪費在不值得投資的企業內.

投資企業需要時間, 營運從谷底翻身也需要時間, 通常以”年”來計算!
因此 “耐心持有股票” 是投資人必需學習的基本功課.

希望各位一切回歸簡單, 別拘泥在股價高高低低漲幅上, 能多些自由的時間,
以一顆閒適的心 好好品味生活 !

by    巴小智  July 15, 2013

語音檔

lo222-03

關於投資期限問題” 有 119 則迴響.

  1. 今年的第一站就從[關於投資期限問題]發車吧~
    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部落格精選文章回顧列車,今年邁入第五年,2020年3月發生股災,個人第一次經歷股市全面崩跌。幸好之前曾經在宏碁和台表科的個股股災歷練過,對於帳損急遽擴大,雖然開心不起來,但也沒有到非常擔憂的地步。站在這個時間點,個人投入股市的本金比五年前多了一些,除了聯成、正新與鴻準的資本利得外,還有一些增加的本金是來自於持股的股息。

    隨著接觸股市時間越變越長,對於市場的本質也越來越了解,投資攸關未來,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要從不確定性中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立足點,的確不容易。但個人認為,需要從最初的選股為出發點,切入經過市場多空循環而存活下來的個股,會比上市不久、規模不大的標的來得安全;然而個人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認知:投資沒有所謂百分百確定,即使只有1%的發生機率,但還是需要考慮真的發生時,對投資本金的安全性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台塑四寶去年的股價趨勢,令不少人跌破眼鏡,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台塑集團公司會永久沈淪嗎? 若以個人在宏碁、台表科、聯成甚至目前尚抱住的達運為例,它們會永久沈淪的機率可能不高。在基本面幾乎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台塑四寶的股價,從最低點反彈至波段高點,反彈幅度幾乎都超過3成。在最低點停損的市場參與者,也許在別的標的把四寶虧損的金額賺回來了,只不過這類投資人,個人認為猶如鳳毛鱗爪。多數人可能只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而已。有一位偏好線型分析的好友,前些日子一直鼓吹個人將達運賣掉,買進上銀,如果個人沒有自身的獨立判斷,墊高持股成本的結果可能是損益平衡或轉為帳損。

    個人投資的體會,通常抱怨A檔標的讓其賠錢的投資人,換進B檔的結果通常也是虧損。同一檔標的,有人賺錢,有人賠錢;有人大賺、有人小賺;有人大賠、有人小賠。能力或運氣,個人認為大多數是因為能力不足而導致投資虧損離場,主要問題出在投資人身上。今年買進1160台積電的投資人,現在還能抱住的可能不多,若是連買台積電都會賠錢的投資人,個人主觀認定是投資人本身的問題。

    Howard Marks的提醒:買好的和買得好,不一樣。查閱台積電的停利記錄,個人停利最高價854,它的股價突破900、突破1000、突破1100,個人都沒有持續出脫。因為個人想要驗證它今年的eps是否如三年前的預測,若是,那麼今年以來的最高價1160,未來有可能被突破。雖然目前台積電的紙上富貴縮水了,但個人認為這是前往停利之路的必經過程—More is less.如果信念不夠堅定,那麼就可能會在「市場搶走其獲利」的過程中,做出保住「資本利得」的決策。個人認為,停利或續抱沒有所謂對錯,只要是符合投資人自身的投資哲學即可。

    長期追蹤部落格的版友們不難發現個人投資的習慣,個人很難在賠錢的前提下從市場取回資金,一檔標的的投資期限通常以年來計算,仁寶第十三年(只買未賣),達運即將滿7年(只買未賣),上銀進入第四年(已部分停利),台積電也已進入第四年(已部分停利)。拉長時間的好處在於,對持股的股價區間會更有概念,對於買點的掌握比較會考慮到價格安全邊際。

    之前的投資反思提到,部分停利台積電,除了已賺到個人設定的資本利得外,另外還有一個用意,降低持股成本,以輕看股價的上下波動。不含息成本465,股價1160和813,個人感受到的僅是市場瘋狂的本質與帳面上數字的變動,不會在慌亂中草草結束,除非急需用錢。

    查閱2020年巴大精選20的最低價:
    台積電235.5,鴻海65.7,台達電108.5,廣達50.7,日月光投控49.95
    台塑64.8,南亞47.2,台化58.5,台塑化66.1
    統一超253,統一60.6,正新28.5
    中華電信103,台灣大哥大95,遠傳58.2
    富邦金34.85,國泰金33.8,兆豐金26.2,第一金17.2

    對照今年3月28日的收盤價
    台積電952,鴻海154,台達電376.5,廣達241,日月光投控150.5
    台塑37.5,南亞31,台化26.9,台塑化37.3
    統一超257,統一82.3,正新49.9
    中華電信130,台灣大哥大117.5,遠傳93.7
    富邦金88.2,國泰金64,兆豐金40.3,第一金27.45

    站在這個時間點,當年的最低價,除台塑四寶外,幾乎都是絕佳的買點。其實台塑四寶若在2021年停利,那麼也會是非常成功的投資。這也驗證了一點,不是投資時間越長,獲利就會越豐厚,[ㄉㄨㄉㄨ好]才是,不過想要做到[剛好]需要運氣,可遇不可求。

    以上是個人投資的記錄與反思
    請大家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

    祝大家健康平安 投資順利

    • Howard Marks的提醒:買好的和買得好,不一樣。查閱台積電的停利記錄,個人停利最高價854,它的股價突破900、突破1000、突破1100,個人都沒有持續出脫。因為個人想要驗證它今年的eps是否如三年前的預測,若是,那麼今年以來的最高價1160,未來有可能被突破。雖然目前台積電的紙上富貴縮水了,但個人認為這是前往停利之路的必經過程—More is less.如果信念不夠堅定,那麼就可能會在「市場搶走其獲利」的過程中,做出保住「資本利得」的決策。個人認為,停利或續抱沒有所謂對錯,只要是符合投資人自身的投資哲學即可。
      ———————————————————-
      台積電今日收盤價910,下跌42元,跌幅4.41%
      帳面上投資報酬率跌破100%,只剩下95.43%

      今天上班很忙,朋友傳來訊息關心,因為個人的核心持股仁寶,達運和上銀跌幅都很大
      之後中午休息時間查看,發現真的不是小跌
      仁寶收盤價31.85,下跌1.9元,跌幅5.63%
      達運收盤價11.8,下跌0.9元,跌幅7.09%
      上銀收盤價241,下跌20.5元,跌幅7.84%
      仁寶和上銀紙上富貴蒸發的速度再次讓個人體會到市場的瘋狂
      達運轉為帳損後,今日帳損擴大
      對照3月26日記錄的紙上富貴,三個交易日,紙上富貴蒸發約一年年薪
      個人在市場的經驗又增加了,哈哈

      台股大盤指數收盤點數20695.9點,下跌906.99點,跌幅4.2%
      0050收盤價172.75,跌幅3.6%
      0056收盤價34.76,跌幅2.91%
      006208收盤價101.5,跌幅3.47%
      00878收盤價21.1,跌幅2.72%
      明天上市即將滿一年的00940收盤價9.06,跌幅2.69%

      記錄的當下,美股已開盤,台積電adr161.19,跌幅2.46%
      再次分享《一如既往》(Morgan Housel 著)書摘

      瘋狂不代表搞砸
      瘋狂很正常
      瘋狂過了頭也很正常 (P 120)

      連續兩天市場幾乎是眾股齊跌的局面
      跌跌不休的日子又要重現了嗎?
      期許自己能順利挺過市場瘋狂的日子

      以上是個人投資的記錄與反思
      請大家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

      祝大家健康平安 投資順利

  2. yushienlin
    2024-12-28

    期許自己目前手中的持股,皆能在股價對自己相對有利的情況下停利
    昨天仁寶收盤價38,台塑收盤價37
    個人竟然有一個想法,停利部分仁寶,買進台塑
    但僅停留在想的階段,哈哈
    ——————————————
    週五仁寶收盤價36.95,台塑39.05
    去年12月的想法,之後曾跟二哥聊過
    他的看法是

    仁寶含息持股成本已經非常低,再過幾年就零成本了
    為什麼要賣掉去買台塑?

    個人依然停留在想的階段
    說到含息成本
    2013年3月27日第一次買進的價格21,經過這麼多年,成本降為
    21-(1+1+1.5+1.2*5+1.6+2+1.2*2+1.4)=6.5

    2014年9月12日買進成本最高價25.45,成本降為
    25.45-(1.5+1.2*5+1.6+2+1.2*2+1.4)=10.95

    2020年3月19日買進成本最低價15.4,成本降為
    15.4-(1.2+1.6+2+1.2*2+1.4)=6.8

    若是所有部位的持股成本降為
    19.2-(1.2+1.6+2+1.2*2+1.4)=10.6

    付出的是昂貴的時間成本
    但這也是個人目前呈現的投資能力

    從仁寶的投資,個人體會到的是,價格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第一次買進價格21,經過12年,含息成本為6.5
    最便宜的成本15.4,經過5年,含息成本為6.8
    最昂貴的成本25.45,經過11年,含息成本為10.95
    時間的確化解了買價過高的問題
    同時資金使用效率也大打折扣

    每個經驗都是美好的

    個人分批買進的紀律,在每一檔標的,執行地都算徹底
    仁寶所犯下的錯誤—在持股成本之上買進
    在之後的投資,個人漸漸改掉這個毛病
    另外,仁寶播種的時間非常長,從2013年至2020年,每一年都有買進
    仁寶的部位是透過一連串的「分批買進」累積起來的

    擇時進出市場讓資金做更好的運用
    個人自認能力不足,無法做如此的操作
    因此選擇拉長時間,避開市場負面事件對仁寶股價造成的衝擊
    雖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但卻是令個人心安的方式

    仁寶與同業的鴻海、廣達、和碩、緯創和英業達比
    各項財報數據如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eps、配發股息等,幾乎都敬陪末座
    但持有它的這12年來,最大的優點是「穩定的股息」
    有人說,股息是拿自己的錢發給自己,等於是左手換到右手而已
    不過個人真實的體會並非如此

    仁寶是個人第一檔持有超過10年的個股
    之前看到書上寫的前人抱股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故事
    個人也在慢慢體會中,感受當企業長期股東的感覺
    心態上的確變得更加優雅
    有朋友曾問我:「如果仁寶股價再跌至19.2附近,會覺得適時停利更好嗎?」
    個人回答:「這是相對選擇的結果,個人要的是穩定的股息收入。」
    仁寶投資的複利效果也許不明顯
    但之前的反思曾提過,仁寶的股息曾流向宏碁、台表科、聯成、正新和達運等標的
    算是另類的「股息再投入」,也算是錢滾錢,只是效率很差,哈哈

    個人認為每一檔標的的停利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
    換句話說,投資期限也是獨一無二的
    或長或短,但前提是,不要在股價對自己相對不利的情況下結束一檔投資

    分享《一如既往》(Morgan Housel 著)書摘

    好消息來自複利效應,需要日積月累;而壞消息來自信心崩盤或嚴重錯誤,可能發生在轉瞬之間。(P 163)

    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應可能需要數十年,但等到好消息的可能不多
    理解與消化市場的壞消息並不容易,提早離場反而容易些

    期許自己盡量做出「增加投資勝算」的決策

    以上是個人投資的記錄與反思
    請大家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

    祝大家健康平安 週末愉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