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強迫每個孩子做好學生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4.26 02:33 pm

學生情侶跳樓事件令人心驚,雙方家長的傷痛可想而知。這麼年輕的孩子
戀愛起來難捨難分,恐怕不管多開明的父母都不易接受。這麼青春而固執
的戀情可能有各種後果需要成年人關心提醒,多半作師長的卻過度看重
「應專心課業」這點。孩子的心思、抗壓力,和成年人的判斷不同,
這樣的悲劇的確令人難過。


把孩子功課管好,要求做「好學生」,這是我們教育體系幾乎唯一看重的
價值。
華裔「虎媽」在美國暢談嚴厲的育兒經,是一典型例子。但當
「好學生」不該是唯一重要的事,「好學生」也可能發展出負面的特性。
最近另有一關於「好學生」的爭議事件:據報導,高雄教師會理事長檢舉
雄中違規運用課輔及溫書假等問題,結果遭雄中學生辱罵,甚至有人揚言
對他女兒人肉搜索、想抓出來輪暴等等。說學生「捍衛校譽」恐怕
太高尚了,明星學校的學生想必也贊同校方讓學生更能「專心課業」
的權宜作法,才會如此激動。高市教育局只說學生「法治觀念不足」,
卻沒看清「好學生」心態的迷思。

「好學生」有特殊資質,如果深造有成,將來孜孜研究或誨人不倦,也是
一種出路。但「邁向好學生之路」所磨練出的人格特質,卻可能因過度
競爭而造成人際互動和團隊工作時的缺陷。
台灣的政府高層和
「博士內閣」,多的是好學生出身,結果有人競爭心強、謀己利過甚
(例如陳水扁),有人自視太高、對庶民沒有同理心(例如八八水災中
的官僚表現),有人愛惜自己名譽強過替團隊承擔責任(所謂
「不沾鍋」),有人固執己見、不易察納建言。這些都是典型的好學生
性格,孑然一身作學問可望有成,「管理眾人之事」卻常見失敗的例子。

「好學生」只是人生選擇的一種,尤其考慮每人的資質和興趣,實不能
強求。
台灣既有吳寶春、吳季剛、嚴長壽、郭台銘等不以學歷傲人卻能
闖出天地的例子,父母應多點同理心,不必以「好學生」為唯一典範,
不要以「專心課業」為由而扼殺了孩子的自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