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財是戰略,那麼投資就只是戰術的運用。一般大眾沒有道理讓「戰略(理財)」追著「戰術(投資)」跑,而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最近如果到號子裡去走走逛逛,特別是在股市大跌之際,總是可能看到令人鼻酸、難過的場景。許許多多投資失利的悲歡離合劇碼,三不五時地在各個營業大廳真實上演。
據一位在號子裡工作的朋友,告訴筆者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退休的老伯伯將畢生積蓄,在五二○之前全數投入股市,就為了賭那「選後上萬點」的行情。
結果股價腰斬再腰斬,保證金補了又補,最後老伯伯不但被斷頭,還倒負債幾十萬元。眼看一輩子打拼的棺材本沒了,又接著負債,他便傷心難過地跌坐在地上嚎啕痛哭,旁邊幾位同樣慘遭套牢的婆婆媽媽們,也都跟著哭成一團…。
另一個案例是筆者的朋友,這位家庭主婦為了多攢一點錢,也是融資投資股票賠光數百萬元的家庭積蓄。兩夫妻因而大吵一架,先生天天責怪太太怎麼這麼不小心,居然把過去的血汗錢輸得一文錢不剩。
做太太的也很委曲,因為她一心一意也是希望能幫辛苦工作的先生分擔家計,如今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她也難過得鬧自殺。好在先生也算想得清楚、分辨輕重:錢沒了就算再怎麼心痛,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的,家人間的親情當然是比賠錢的傷痛要重要得多,所以兩人決定重新再出發…。
這兩個故事,讓筆者感觸良多。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許有人會說:年紀都一大把了,借錢去玩股票本來就是風險極高的舉動,賠掉退休積蓄只是意料中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兩個看起來「自作自受」投資人的背後,卻有「可憐」的因子存在。他們積極投資理財沒有錯,錯的是他們的方法。因為這世上很少有「快速致富」或「無風險」的投資工具存在。
在這個媒體競相報導「不投資理財就落伍」的時代,好像一般人不投資就註定會落入終身貧窮的萬劫不復,永不得超生。成篇累牘的股市投資英雄故事,便在每一位投資人心目中,留下了「風險低,錢好賺」的美好印象。
他們萬萬沒想到:成功的案例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投資市場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低風險」而「高獲利」;更重要的是,市場非旦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股市大戶、公司大股東就別提了),連該保護他們的政府也不見得靠得住。
就以結構債投資為例吧,這個在國外只有法人可以玩的投資工具,在國內卻堂而皇之的被主管機關首肯,可以對一般投資大眾銷售。而當糾紛一再發生之際,金管會也只能夠要銀行公會擬出看起來有交待,卻不能實際保護投資人的「假象門檻」。
為什麼或這樣說呢?因為銀行公會都是由各家銀行所組成,要他們放著好騙的散戶肥羊而不理,把客戶往外面推,那不等於是讓他們「自廢武功,乾脆別開銀行算了」。金管會自己不敢做決定,卻要銀行公會訂出辦法,這不是「請鬼開藥單」是什麼?
另外以那位老伯伯的股市投資為例吧,若不是選前有人喊到上一萬點或兩萬點,這些人怎麼會四處借錢玩股票?而且保證金還一補再補?就筆者所知,當初有許多股市名嘴及金融機構的人,不但大力在媒體上作多,私下也幾乎個個借錢投入股市。只是有些人「清醒」及「跑」得比較快,而沒有像上述兩個例子一樣悲慘。
筆者無意在此討論政治議題,只是想讓讀者們了解:是經濟的問題,別想用政治手段來解決,那也解決不了。但是,投資人儘管沒有辦法決定政策,卻極有可能被政策而左右了投資獲利。
也就是說,政治(或者是「政策」)是影響投資人的最大變數,卻也是最捉摸不定,而且極可能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變數。就像政治人物的話完全不可信之外,政府的任何護盤之說,投資人也只能當做馬耳東風,輕信不得。當然,這就更不能當做「虧損時再加碼攤平」的重要依據。
此外,如果是救股市的方法不對,就算有心想護盤,也很難達成目標。因為熟悉台股操作的人都知道,護盤不能只護外資滿手的「權值股」,否則就不是護盤,而是拿全民老百性準備退休的血汗錢,幫助外資順利出貨。
就如同「歷史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一樣,市場的長期趨勢,並非任何個人或單一力量所能左右,更不會因為某股力量的反向操作,而能夠逆轉成功。想當初被市場封為「金融大鱷」的索羅斯,之所以能在放空英鎊一役中打響名號,也是因為他看準了趨勢,然後順勢而為。
談到這裡,筆者想以下面幾點與廣大投資理財大眾共同思考及勉勵:
首先,「全民皆理財」是好的,但是「全民瘋投資」卻不是個好現象。筆者認為,理財的目的應該是讓生活過得比「沒有理財」要好一點,而不是讓自己一夕致富的跳板,更不能因此鎮日陷入追逐金錢的慌亂之中,成為所有生活的重心及生命的意義。
如果理財是戰略,那麼投資就只是戰術的運用。一般大眾沒有道理讓「戰略(理財)」追著「戰術(投資)」跑,而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一旦從這個角度出發,所謂的「投資工具」,就應該是那些「獲得比市場報酬率稍高一些」的標的,而不是那些「報酬率高,但風險也超高」的「投機商品」。
其次,這世界上可以相信的人就只有自己,也只有靠自己,才免於落入虧損的命運。投資人唯有認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這個事實,才能從履戰履敗的輪迴中解救出來,也才能善用自己的優勢,開闢出個人的一片天。
再者,不要輕信事物的表象。每一個事物都有許多面向,如果不能換個角度深入了解,恐怕永遠也不可能參透投資獲利的玄機。舉一個最近多檔股票實施庫藏股為例吧,熟悉其中內情的市場人士都心知肚明:所謂「庫藏股」,只不過是遭到套牢大股東,順勢賣回給公司的手法之一。所以換個角度想,或許可以讓投資人跳脫「不是可憐,就是可恨」的命運。
第四、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果投資人一直無法看清自己,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什麼又不是?那麼,投資虧損恐怕永遠是如影隨形地與投資人長相左右。
最後,可憐也好,可恨也罷,家人應該是自己這輩子最應該珍惜與重視的對象,絕不能輕言放棄。有些投資人已經因為負債連連而走頭無路,或許也有輕生的念頭,做為這些失意投資客的親人,絕對是他們徹底頓悟,從頭開始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