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套牢 該怎麼危機處理?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5 期 / 專欄文章 / 作者:黃嘉斌
股票投資是一條漫長的路,再厲害的高手都有滑跤的時候。所不同的是,有人懂得在套牢時,還有方法與步驟減少損失全身而退,有的人卻坐視不管,最後血本無歸,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危機處理」而已。
什麼時候該進行危機處理?我必須很慎重的提出警語:「當投資部位出現重大虧損,就是要進入危機處理的時候了。」
按部就班 為自己投資進行診斷
危機處理基本上都會有一定的步驟,目的是要「安然度過存活下來,不要被市場強迫出局,最後連扳回的機會也沒有。」因此,首先我們必須先針對融資與否,跟持股比率進行診斷,這部分屬於風險控管,目的在避免投資失敗提早自市場畢業,這時候通常要先確認以下3個重點:
1. 手上的現金是否足夠將全部股票作融資償還。
這點非常重要,藉由擴張信用的方式投資,當失利或市場趨勢改變時,這些借來的錢會讓人賠得更慘,尤其是自己沒有能力將融資償還,就表示投資金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這時候應該盡快將持股降低到可以完全換成現股的金額。
2. 這些持有股票的市值增減,對生活有沒有影響。
引述投資大師柯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的話:「只有長期不須動用的資金,才可以拿去投資。」我們見過太多失敗的例子,不是對趨勢的方向研判錯誤,而是因為口袋不夠深,無法等到市場來證明你是對的就被淘汰了,這是犯了持股策略的錯誤,此時,只要減持部位到可以長期抗戰的水準,還是有機會反敗為勝,反之,固執硬撐,往往是斷頭出場。
3. 在資產配置上願意持有的股票上限為多少。
超出目標上限部分,就要降低持股,或許有人說:「部位下降後,萬一漲上來就沒辦法回本了,而且投資不是強調不追高殺低?」當然啦!若是斷章取義的解釋的確無法反駁,但是不要忘了,這個前提是投資決策在正確的軌道中行進。
做好風險控管後,接著檢視持股內容,有兩點標準要遵守:
1. 當初買進的理由是什麼。買進的動機是投機或投資?若是投機不成,反而套牢變成長期股東,這是最要不得,出清持股是唯一選擇;如果買進標的本質不錯,就要好好檢視當初去買的原因是否還在,若不見了,那麼出清或降低持股也是必要的動作。
2. 持股成本可否隨著持有時間的拉長,成本也跟著下降。當一支股票由短期投資變成長期投資的時候,投資性質改變了,檢視的標準就必須跟著改變,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持股成本,很少會有價格低估,因此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價格),應該把眼光放到每年配股、配息,直到市場度過低迷再度回升,在回升之前,隨著時間拉長,看能否有效降低持股成本,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完成投資診斷,危機處理的程序也完成一大半。投資人在股價下跌,不能及時做處理常是「虧損太大,賣不下手」,結果惡性循環終至不可收拾,如果可以依照投資診斷的步驟思考,相信能突破「賣不下手」的心結。
如何賣股票?先思考3個議題
進行危機處理最大重點就在「賣股票」,即斷尾求生,賣多少?賣什麼?如何賣?3個議題要思考:
1. 賣多少——要降低持股到怎樣的水準才是適當的。
可以分成兩種角度切入,首先,認為合理的持股比率是多少,就應該降到那裡,這種方式通常投資人比較難辦到,尤其部位本身是虧損的,另外就是要降低持股到「資產配置上願意持有的股票上限再打7折」,比如持股金額上限是1,000萬元,就應該留300萬現金下來,多留3成現金的目的,在於流動性的考量,有些投資人因為股票套牢,結果一放就是數年完全沒有交易,股票變成不動產,這應該要避免,失去流動性時,就算出現好的投資標的,也沒有資金可以投入,也容易失去對原持股部位的關注。
2. 賣什麼——對持股內容的調整。
融資換成現股,持股比率也降到預設水準,接著進行持股結構調整,除了標的本身必須具備持有時間拉長,成本也會跟著下降的要求,建議可以在同質股票間做換股,尤其是景氣循環股,最好換到龍頭公司,比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與聯電,當2000年景氣高峰反轉向下,台積電股價從222元高點(2000年2月11日盤中價)剩下約90元(2000年10月17日盤中價),此時聯電也僅剩60元,數年後來到下一個循環高峰,台積電還原權值已經解套獲利,聯電股價依舊向下沉淪。
循環向下的過程,無法順利度過的公司大有人在,甚至難再重啟成長動力,所以調整選擇同質且是龍頭企業可以降低此風險。
3. 怎麼賣——3階段出脫。
第1階段先汰弱留強。一般人喜歡先賣強勢股,因為跌的較少或者還小有盈餘,但是行情出現反彈時都是強勢股先止跌反彈,而弱勢股的彈幅往往不到強勢股的一半;第2階段利用反彈逢高減持強勢股,到達預設的持股比。例如,第3階段調整持股到準備長期持有的標的,這樣的持股調整順序,可以減少虧損。
股市有句名言:「會買股票的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傅。」如何在錯誤的投資下減少損失順利退場,才是能在股市長存之道。這是要進入股票市場最重要的一堂課。
投資虧損時,就該這麼做!